兒子出生后,我不停地指著屋里的東西告訴他這是什么,那是什么。家人取笑我“嘮叨”,但我說得很好。很快,我發現只要我問他:“嬰兒,掛鐘在哪里?”或是“布貼在哪里?”當兒子只有三個月大的時候,他的眼睛會有意識地看著這些東西的位置。
此外,我還給他唱了我能記得的所有兒童歌曲,或者用動作生動地給他講童話和寓言。每當這個時候,我兒子都會盯著我,不哭不鬧,有時還會笑。
天氣好轉的時候,他爸爸和我盡量帶他出去玩,不停的告訴他沿途看到的,因為我知道即使是一片葉子和一個行人對我兒子來說也是新奇的。
我的苦心沒有白費。我兒子七個月來第一次打電話“媽媽”,背誦第一段歌詞十五個月。現在的兒子不僅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愿,還能經常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妙”語驚人。有一次,他不小心掉進了床和散熱器的縫隙里。奶奶忙著把他拉出來問他怎么樣。他哭著說:“都人仰馬翻,頭破血流!”大家都忍不住笑了。
隨著我兒子一天天長大,我們的話題越來越廣泛,所以我逐漸有了一種緊迫感。為了培養一個優秀的兒子,至少為了有一天不和兒子說話,似乎他們必須繼續充實,活到老學習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