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發展起步較晚。
一般正常兒童1歲左右開始說話,喊"爸爸、媽媽",但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可能要到二三歲才開始說話,有的甚至四五歲才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有些父母可能會認為他們的孩子說話很晚。的確,由于語言學習需要更好的關注,而一些活潑好動的孩子很難長時間關注一件事,所以"開口"時間相對較晚。
人們常說,如果孩子先走路,說話就太晚了;如果你先學會說話,學會走路就太晚了。但如果孩子兩三歲時不會說話,父母最好帶孩子去專門的機構做一些檢查。
語言發展緩慢。
正常孩子在學習語言的年齡,一年能掌握很多詞匯,尤其是3~在5歲時,詞匯量呈幾何數增加。然而,語言發展緩慢的兒童一年只能掌握四五個單詞,這需要很大的努力。
語言發展水平低于正常兒童,經常出現各種錯誤。
一些專家列出了一些常見的語言發展緩慢現象,如:
·不會說話或說話令人費解;只說一個聲音,比如語首音或語尾音;說話前后顛倒、混淆或省略;
·詞匯少,說話幼稚,沒有組織,沒有頭緒;
·經常使用娃娃語或擬聲語"汪汪"代替"狗",用"喵喵"代替"貓"等;
·斷斷續續地說話,句子不連貫,只有單詞,不是句子;
·不要從某個時候開始學說話;發音模糊,難以理解;
·沒有助詞、連詞、形容詞、副詞等修飾詞;
·沒有時間的概念,就無法區分句子中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含義。
當然,要判斷一個孩子是否有語言發育遲緩,必須結合他的生理年齡進行詳細的檢查和評估。對于學齡前兒童,即使有上述語言癥狀,家長也不應盲目認定他有語言發育遲緩。最好送他去專門的機構檢查。
一般來說,語言發育遲緩伴隨著顱腦損傷、智力落后、聽覺障礙或聾啞、情緒問題、呼吸器官、聲音器官運動功能障礙等其他問題,因此,在檢查中,應盡量確定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由于原因不同,語言干預措施也不同。
如果孩子確實語言發展緩慢,家長應在專家的指導下盡可能消除或減少語言發展緩慢的原因。雖然語言干預的措施因不同的原因而不同,但有些原則是相同的。
不管是什么原因,家長都要記住,你是孩子學習說話的最好老師。因為你有足夠的時間和孩子相處,給他們模仿的語言對象,你也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只有這樣,你才能給孩子充分克服困難的信心。無論何時何地,你都應該堅信,通過努力,孩子們可能會趕上同齡的正常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