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多數(shù)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通常有幾個成年人圍著一個孩子轉(zhuǎn),孩子是家庭的中心,衣食住行都由父母或長輩代表。有時父母很急躁,認為孩子的動作太慢,浪費時間,最好自己安排;有些父母也認為孩子很小,摩擦是暫時的,現(xiàn)在我先安排,等他長大還不算太晚。事實上,這些教育方法都傷害了孩子,真正好的教育是,父母不做,只做一半的事情。
案例:父母只做一半的工作
父母的孩子腳上沾滿了泥,從外面玩回來。然而,當母親為孩子換鞋和襪子時,她只給孩子穿上一雙鞋和一只襪子,然后離開了。
原來這是這位母親創(chuàng)造的家庭勞動教育法。無論做什么,只為孩子做一半,另一半由孩子獨立完成。例如,如果孩子的鞋子臟了,教孩子用手擦亮一只鞋,把另一只鞋交給他自己擦干凈;當孩子洗手時,他只給他洗一只手,另一只手自己洗,因為這可以迫使孩子像兩只鞋一樣明亮干凈,另一只鞋自己擦亮,另一只手洗干凈??偟膩碚f,為孩子做事只有一半,剩下的留給孩子自己做。
點評:這種只做一半的教育,不如教人釣魚。
每個人都喜歡舒適的環(huán)境,喜歡享受,愿意被照顧,感受不動腦筋,不費吹灰之力的快樂日子。孩子們也是如此。因此,父母長期安排的結(jié)果是父母每天都很忙,累,孩子等待照顧,等待父母幫助,不能體驗父母的努力,他們的行為能力沒有提高,責任感沒有培養(yǎng),直到他們必須做事,不知道擔心。
當孩子們長大后,他們會把這種行為習慣融入到自己生活的各個方面?,F(xiàn)在總有很多家長說孩子很擔心,誰想過有多少孩子的行為習慣是由父母自己培養(yǎng)的?
因此,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家長要學會及時放手,不要為孩子做任何事,只能做一半,順便指導孩子怎么做。
父母怎么能不為孩子安排呢?
方法1:家長學會放手,逐漸減少過度幫助
只要孩子能做自己能做的事,就應(yīng)該讓他試著自己做。即使他做不好,他也應(yīng)該受到表揚,以增強他的自信心。可以先指定一兩件事,限制孩子完成的時間。例如:起床穿衣服,首先規(guī)定穿,因為不熟練,父母可以適當幫助,有限的時間更長,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父母逐漸不再幫助,然后縮短穿衣服的時間,最后實現(xiàn)自己的快速和好起床穿衣服。
父母應(yīng)該改變孩子小的錯誤觀念,以后再培養(yǎng)。每個年齡段都有自己的力所能及的東西。父母可以根據(jù)孩子的特點制定孩子想做的事情。這樣,孩子就習慣了自己做事。到時候,沒有父母的催促,他們自然會去做,行動也會很快。溫馨提示:
父母讓他們的孩子逐漸做事,而不是突然忽視一切,走向另一個極端。父母突然什么都不在乎,會讓孩子不知所措,覺得一切都很難做,一切都不成功,心屏住呼吸,感到非常愚蠢,沮喪自發(fā),對做事有很大的抵抗,最終可能會放棄,什么也不做。
我們要求孩子做自己的事情,目的是讓孩子學會做事情,學會加快自己的速度,知道他們承擔自己的責任,實現(xiàn)這個目的,不要教條,讓孩子覺得父母僵硬和冷漠。
父母讓孩子做事是對的,但今天很特別,比如遲到,不讓孩子自己穿衣服?靈活掌握,不要死教條,讓孩子害怕遲到哭泣。明天早起,你可以繼續(xù)訓練。當然,如果孩子有麻煩,那就另當別論了。
方法2:合理運用對比法激發(fā)孩子的熱情
我們所說的合理比較,就是巧妙地與他人或他們以前的成就進行比較,找到進步,找到希望。值得家長注意的是,我們在這里的比較是進步,而不是給孩子樹立榜樣讓他們學習。比如讓孩子比較一下:你快速完成事情的感覺,和媽媽為你做事后嘮叨,哪種感覺舒服?昨天穿襪子,你自己穿,媽媽給你穿,你比媽媽慢,今天怎么比媽媽快?今天,如果有人問你:誰穿衣服?你可以自信地告訴他:我自己!你覺得自己越來越棒了嗎?兩天前,你拒絕了媽媽的要求,說你什么都不洗臉。今天,你會像媽媽一樣使用洗面奶。媽媽認為你在進步,不是嗎?同時,你可以鼓勵孩子提高要求:我們今天比昨天快嗎?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熱情被你調(diào)動了,做事越來越熱情。
溫馨提示:
最好及時和老師溝通,希望能得到老師的幫助,讓老師減少一些批評,給予更多的鼓勵,改變孩子的磨蹭習慣。這種家校合作,對改變孩子養(yǎng)成自己做事的好習慣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