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人而言,小區溜達就是一個吃飽后助消化的形式,沒有什么景色可談,頂多就是大人帶著寶寶social一下,聊一聊家常,或是玩玩滑滑梯、挖挖沙子那樣。
但實際上,正是這非常熟悉但是的區域,是可以開發設計出新遛方法的。
日常生活并不是缺少美,只是缺乏發現身邊的美。
下邊,球球媽就跟大家分享她好多個小區花樣帶娃法:
招數1:領取一棵樹
有一天,太陽光很好,我抱著球球坐到小區的長板凳上日曬,抬頭看看藍天白云,才知道原來小區的大樹都很高了,不清楚哪來的念頭,我忽然問:“球球,最喜歡小區中的哪棵樹啊?”
表達出來我自己也覺得莫名其妙,樹不還長一樣么?
想不到,球球馬上拉上我,一邊走一邊叨嘮:“我非常喜歡那棵那棵!”
想不到球球真就喜歡的話…..樹。
總算“跋山涉水”到這棵樹那邊,球球激動的指讓我看。
這也是一棵較為繁茂樹,但是除開繁茂我也沒有看得出其他,
我詢問球球:“你為什么喜歡那棵樹呀?”
球球馬上說:“因為他有點像冰淇淋!”
仔細一看,錐形的樹干下面一個細細樹桿,還確實挺像冰淇淋…..立即我打算帶球球領取一下那棵樹,就叫做它冰淇淋。
因此每一次下樓梯溜達,我們都要看一看“冰淇淋”今日長什么樣了。
之后轉秋了,冰淇淋的葉片一天比一天少,球球說了一句:“冰淇淋化了。”
隨后還帶有憂傷的語調,我便告訴他:“冰淇淋僅僅得換新衣服,明年春天它又換掉一件好看的綠色衣服。”
最后我們撿到許多冰淇淋的枯葉,回家進行了一幅葉子畫。
招數2:和小區的貓咪交朋友
小區里樹多草多,就隱匿了一些動物,最常見的是貓了。
各種各樣顏色的貓咪,在小區里一代又一代的繁衍后代,可以說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了。
一般都是小朋友長眼,發覺長椅后面還有一只大胖貓在日曬,這一小三花從草地上躥過。
小區中的貓都較為認生,球球逐漸喜愛忽然向前沖,隨后相隔多少米貓就跑了。所以我就基本上不用擔心孩子會被貓咪抓這類問題,反過來會安慰她換個方式,例如遠遠地蹲下,輕輕地喵喵叫一下,這時候貓一般都會沒有那么防備,而會看你一眼,如果看你沒有什么攻擊能力,便會再次該干啥干啥。
球球get到這個貼近方法后,就常常蹲下,以一種公平姿勢,和貓貓會話。
球球:“貓咪,你在吃什么啊?”
球球:“喵咪,你的家在哪里啊?我的家在xx幢xx模塊303。”
我一般都會在確定和狗車子往日都安全的前提下,靜靜地等待在一旁。高冷的貓咪開心的時候會喵咪的回復好幾聲,然后我就孩子就聊起來更有勁了,更多的時候,他們便是走走耳朵里面,舔完前爪后招乎沒打就走。
為了能增進貓貓與兒子之間的距離,我都專業購買了幼貓貓糧,帶著孩子溜達時,撒到貓貓常常出現的區域,長此以往,有幾個固定不動過來吃的貓看見我和兒子就基本不用害怕,還會繼續喵咪來蹭我的褲腳。
孩子特想去摸下他們,為了安全起見衛生安全考慮,每一次他們接近時,我也把孩子抱在懷里,或是維持在間距,并告知他這種貓貓們都還沒洗過澡都沒有修指甲。但是小貓咪們終究不是家里養的,也會與人保持距離,不會很家人。
陪兒子看過宮崎駿的《龍貓》以后,他指出自己就有著貓貓小伙伴們,而且是一群。
招數3:開發設計N種路經
小區雖然不大,但實際上多功能性區塊鏈都是有一定布局的,隨后我有時候便會設計方案一下當日的溜達路經:
例如有一段時間,小孩沉溺于挖沙,特喜歡去沙池。我會說,今天給大家去海豚海灘啦(由于沙池附近有一個海豚外形的滑梯)。
隨后夏天時爺爺奶奶們習慣在亭子里閑聊、下象棋,球球會形容為是“老爺爺老奶奶的幼稚園”,隨后我就干脆將這個路線導航為這一說法了,盡管每一次表達出來有點兒不對勁,可能也就只有球球聽得懂。
也有每次去拿快遞路線,球球目前尚無法理解“快遞公司”,他把我每一次去取包囊、拆包裹看作是“收到禮物”,隨后每一次跟隨我拿快遞,總會說是“禮品路經。”盡管他還會繼續調侃:為何這種禮品都包的那么丑?
此外,每天回家,換句話說是要去小區中的某一個地區,都能夠研發出曲折一點路線,還能夠隨便做一個地形圖,在出門口一本正經的說:“嗯,今天給大家從這里出發走到這里,隨后我們應該那么走。”實際上很有可能就是多繞了一個垃圾箱罷了。”
可是小孩都會感覺很奇特,急不可耐必須去走新路線。
等球球再大一點,球球媽準備再開發設計小區探險游戲,把某一樣東西提早藏起來,再讓小孩根據要求來找,應當也蠻好玩兒的。
球球媽一開始都沒這種奇特念頭,反是跟隨小寶寶充滿了好奇的雙眼,對周圍的一切也有了不一樣的發覺。在帶娃開發遛法的過程中,她自己也樂此不疲。
諸位寶媽們假如有非常好的招數,可以說出去一起分享一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