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白天工作,晚上不像人一樣累,不在乎和孩子交流,或者方法不對,孩子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高效親子溝通的11個小技巧
1、使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
與孩子的溝通應該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如果你說的話,孩子不能理解,那么溝通就不是有效的。有些父母經常一廂情愿地喋喋不休,不考慮他們的孩子是否對聽和理解他們說的話感興趣。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學會了對父母的話充耳不聞。這是因為父母不注意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進行交流。
2、使用孩子們喜歡的溝通方式
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孩子能理解,還要采用孩子喜歡的溝通方式。盲目地用說教、命令、強迫等方式讓孩子聽你的話,孩子必然會產生厭惡。孩子們喜歡的方式可以是聊天,父母在聊天過程中融入教育的真相;可以講故事,通過講故事,讓孩子從故事中理解真相,比簡單的說教要好得多;可以在游戲過程中交流,因為孩子處于更興奮的狀態(tài),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3、使用孩子愿意接受的語言
在與孩子溝通時,要注意語言,例如,當你要求孩子放學后不要在外面玩,按時回家時,你應該說:放學后你不按時回家,媽媽會擔心的!這樣,孩子們就會感受到父母的關心,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意見。如果你說:放學后不要在外面玩,馬上給我回家!孩子們會覺得你在限制他,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叛逆的心理。
4、注意孩子的反應和態(tài)度
由于工作繁忙,現代父母在與孩子交談時,往往急于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指示,希望孩子順從地遵循自己的話,最好不要有意見。因此,往往不仔細聽孩子的話,孩子覺得很難與父母溝通,代溝必須越來越深。因此,父母在與孩子交談時的耐心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要聽孩子的故事,而且要理解孩子所表達的意愿。
5、注意體驗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委屈,或者和好朋友或者心愛的寵物分開,孩子細膩的小心靈會難過很久。這個時候,父母需要關心,但如果父母只是告訴他沒關系,堅強一點,沒什么好難過的,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根本體會不到他的感受。
如果父母改變他們的話,比如:你很難過嗎?如果你也有這種感覺。我相信孩子們會有不同的表現。
6、及時了解兒童的發(fā)展程度
父母應該知道他們的孩子知道多少,如果父母說一些孩子不能理解,或者提出一些孩子不能滿足要求。這不僅讓孩子感到困難和壓力,而且親子對話也必然難以在線,很容易形成溝通不良,導致雙方之間存在代溝。
7、回答時要注意方式
當孩子問問題時,他們應該首先理解它的真正含義,并回答孩子的需要。例如,孩子問:媽媽,你想買蔬菜嗎?這個問題的真正意義實際上是:媽媽,我想和你一起買蔬菜。如果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你可以說:是的!你想一起去嗎?孩子會很高興聽到,因為這是孩子當時的愿望。
8、避免使用負面語氣
例如,父母不應該用我來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五秒鐘內限制你……、我數一、二、三……否則……、你應該……、你真笨,你好環(huán),你太讓我失望了,不能……等等具有指揮、命令、警告、威脅、責備、虐待、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語氣。而且說多了,孩子對此無所謂,所以父母說類似的話沒有意義,讓孩子覺得反感。
9、注意兒童的非語言反應
與孩子溝通時,父母不應該自言自語,而應該注意孩子的反應,尤其是孩子的非語言反應。例如,如果孩子開始四處看看,注意力不集中,父母應該停止溝通或改變話題。
這種非語言反應對幼兒更為重要。許多孩子不會用語言拒絕父母,只會下意識地用行動來表達。如果父母不明白這一點,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會養(yǎng)成父母說父母的習慣,我做我的習慣,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失去了威望。
10、經常改變新話題
經常改變新話題會引起孩子們的興趣,比如:猜猜我今天發(fā)生了什么?、你知道為什么孩子們最喜歡恐龍嗎?、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能到達地球……等等,我相信它會比今天更好嗎?快樂和不快樂對孩子們更有吸引力。所以有時一些冗長的話會發(fā)揮更好的效果,只是使用得當。
11、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
父母和孩子談話的主題大多來自生活,所以培養(yǎng)孩子敏銳好奇心很重要。父母可以帶領孩子觀察周圍的各種事情,如花、植物、樹木、汽車的顏色、形狀、品牌、街頭行人的著裝、演講內容、百貨商店窗口等,可以成為談話的材料,孩子的觀察自然會提高。當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父母的引導對孩子很重要。
一般來說,兒童的成長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保護、指導和自力更生。對于幼兒來說,父母更重要的是保護他們的健康成長。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的角色應該從保護者轉變?yōu)榻叹毢徒叹殹2灰酶改傅臋嗤缮婧⒆樱仨毰c孩子交朋友,耐心引導孩子,讓孩子愿意與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