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話題之前,先聽兩個小故事。
故事1:明明學數3歲
明明的媽媽給了他三塊積木,
說:讓我們一起數一數這些積木,好嗎?來1—2—3
明明很認真的跟著媽媽數了數1—2—3
那我們有多少塊積木呢?
明明茫然地看著媽媽,搖搖頭。
我們剛才沒數過嗎?現在自己數一數!
1—2—3
一共有幾塊積木?
不知道
…………
故事2:5歲豆豆學加減法
忙了豆豆4塊糖,問:豆豆,你有多少塊糖?
1—2—3—4,4塊
你來數媽媽這幾塊糖?
1—2—3 ,3塊
媽媽的糖也給了你,你一共有多少糖?
1—2—3—4 –5—6 – 7,7塊
3+4等于什么?
不知道
…………
許多父母的第一反應是:為什么這個孩子這么笨?其實孩子真的不笨。孩子在這個年齡有這樣的表現是很正常的,因為孩子的思維發展是有規律的。兒童的思維發展是從動作思維到形象思維,再到抽象思維。因此,3歲的孩子可以通過點數的動作學習1、2、但是形象思維還沒有成為主導地位,所以他無法總結出共有三塊積木。5歲的孩子以形象思維為主,但抽象思維尚未形成。因此,雖然他知道有7塊糖,但他仍然無法理解3+4=7的抽象結果。
有時,人們認為數學邏輯智能是一種加減乘除的能力,是一種計算能力。然而,它遠不止這些。數學邏輯智能的定義是:處理一系列推理、識別模式和順序的能力。除計算外,數學邏輯智能還包括邏輯與推理、模式、可能性和科學分析。此外,數學邏輯智能還包括構建和發現問題的傾向,這比語言智能包含的要多。數學邏輯智能強的人可以成為會計師、財務分析師、科學家、工程師、發明家和生物學家。
也許你仍然抱怨在學校學習如此困難的教學知識現在似乎是無用的。專家認為,學習數學的最終目標不是具體的知識,而是在學習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鍛煉思維方法和思維水平,即數學思維具有一般思維的普遍性。
讓我們的思維跳到20年后,孩子當時最需要的能力是什么?很多人會說綜合能力。成長階梯早期教育專家認為,綜合能力的培養需要三個最基本的基本支柱——語言修養、哲學修養和數學修養。數學修養往往是哲學修養的基礎,可見數學思維的重要性。
根據嬰兒生長發育的特點,提供7種培養嬰兒邏輯思維能力的方法。
了解學習分類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東西根據一些相同的特點被分為一類,如顏色、形狀、用途等。父母應該幫助引導嬰兒找到分類的基礎,即事物的相似性。嬰兒可以通過更多的例子逐漸意識到同一事物的共同點。
了解順序概念
事物會按大小、硬、軟、胖、瘦等順序進行,比如孩子有時會按高度排隊,這些訓練有助于寶寶更好地把握事物的特點。
建立時間概念
嬰兒的時間概念非常模糊,掌握一些表達時間的詞,如立即,等待,理解它的意義,對嬰兒來說,是非常必要的,這可以幫助嬰兒表達更準確,更容易理解別人的話。
掌握一些空間概念
嬰兒出生時不知道空間概念,如上、下、內、外、前、后。這些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因此,我們應該引導嬰兒盡快掌握這些概念。例如,請把勺子放在碗里。
了解基本數字
許多嬰兒,有些在兩歲時,可以從1到10或更多,但更多的是背部數量。你可以教寶寶背誦兒童歌曲的數量,并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教寶寶計數。
了解各種形狀
對于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圓形、方形、心形等形狀,有必要慢慢教嬰兒識別,這種形狀的分類也有助于提高嬰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了解簡單的因果關系
雖然嬰兒還小,但邏輯思維中最初簡單的因果關系就會出現。如果母親讓嬰兒吃飯,嬰兒可能會問為什么要吃飯。這些都是母親需要回答的問題,并幫助嬰兒逐漸理解這些簡單的因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