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名稱:數學游戲
建議年齡:1~5歲
目標:發展早期數字能力
目的:這些簡單的練習不僅可以讓孩子對多、少、加減法有初步的了解,還可以對數字順序的概念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這是孩子進入幼兒園時理解數學的基礎。
孩子們天生就有數學的感覺。比較物品的數量和相對大小是人類經驗的一部分,地球上的各種文化都有自己的計算方法。你可能會驚訝地知道,即使是一個5個月大的嬰兒也對加減有基本的了解,盡管這種理解非常原始。卡倫,耶魯大學?韋恩教授做了一個簡單的實驗,用一個小舞臺和米老鼠娃娃來測試5個月大的嬰兒。首先,讓每個嬰兒都有機會在舞臺上看到一個米老鼠娃娃。當嬰兒出現疲勞的跡象時——這意味著他們已經熟悉玩偶了——研究人員用窗簾遮住舞臺,讓寶寶看不見娃娃。然后研究人員讓嬰兒看到他們把第二個米老鼠娃娃放在窗簾后面。然而,在嬰兒不知情的情況下,研究人員悄悄地拿走了其中一個娃娃。研究人員報告說,當他們打開窗簾,讓嬰兒看到舞臺時,所有的嬰兒都非常驚訝地看到只有一個而不是兩個娃娃。寶寶們驚訝的是,他們看到的實際情況不同于他們原來的娃娃數量和預期的情況。這使得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嬰兒對數字有本能感,理解二比一多的概念。在這項研究的第二部分,研究人員首先讓嬰兒看到兩個娃娃,然后打開窗簾。然后,研究人員做出了一個動作,他們似乎拿走了一個娃娃,但實際上并沒有拿走它。當他們再次打開窗簾時,嬰兒們驚訝地看到舞臺上有兩個娃娃。因此,研究人員推斷,5個月大的嬰兒對減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如果數學是我們自然的一部分,為什么這么多孩子在學校學不好數學?在我看來,其中一個問題是,學齡前兒童接觸數學的方式是錯誤的。我們錯誤地認為,教孩子從1到10,或者讓他們記住乘法公式表,是為了加強他們的數學知識。這強調了我們的孩子應該學習什么,而不是如何學習。事實上,比這更重要的是,首先教孩子數字所代表的基本概念,讓他們真正理解數學中的一些基本表達:比這意味著什么?少于是什么意思?大于是什么樣子?小于是什么樣子的?當然,孩子們需要知道如何數數,如何讀數,但他們也需要知道數字的真正含義。極其重要的是,學習數學是基于嬰兒對數字的天然興趣,而不是讓它消失或被死記硬背的重復方式摧毀。
活動:當嬰兒12個月大時,自然地將數字融入日常對話中,鼓勵嬰兒對數學保持自然的興趣。向孩子們展示數字與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問寶寶一些簡單的問題,告訴他答案。比如媽媽穿多少鞋?媽媽穿兩只鞋,就像你一樣,一只腳穿一只鞋。嬰兒車上有多少娃娃?嬰兒車上有個娃娃。籃子里有多少球?籃子里有三個球。在這個階段,不要試圖教孩子任何數學知識,也不要指望他理解最簡單的加法問題。這并不重要。你的目標應該是加強他對數字意義的理解。用能刺激他做大小比較的簡單事情來挑戰孩子。當孩子坐在高腳椅上時,給他兩個不同尺寸的塑料量杯。厭倦后,給他兩個同樣大小的黃色杯子和一個不同大小的紅色杯子。不斷改變杯子的顏色和大小。這個簡單的活動將幫助他理解大于和小于的概念,并改善他的視覺空間能力。
進入下一階段
活動:當孩子18個月大時,在卡片練習中增加數字1~10的卡片。這將幫助孩子們開始理解數字和數字的名稱。2歲是和孩子玩數數游戲的好時機。2歲的孩子不理解抽象的概念,所以沒有視覺強調的純數不是很有效。假如你數的是孩子關心的真實物品,比如玩具、餅干或衣服,她會更好地理解。剛開始可以用三個物品(不需要完全一樣),從左到右數,說一、二、三,最后說:我們現在有三件事。孩子們應該從左到右多次熟悉這項活動。然后,從右到左改為數。數了幾次之后,最后要從中間的物品開始數。這樣做了一段時間后,孩子們就會明白數字與順序無關。大多數孩子只有在3歲或3歲以上才能完全理解這個概念。在這個活動中使用的物品要盡量改變。無論是用5塊餅干、5塊多米諾骨牌、5個球,還是3塊餅干和2塊多米諾骨牌,讓孩子們理解數字5的含義都是非常重要的。
進入下一階段
活動:當孩子2歲時,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機會加強大于和小于的概念。當你去兒童游樂場時,指出珍妮比她的弟弟亞當大。當你進屋脫鞋時,拿起你和孩子的鞋子,向他解釋:爸爸的鞋子比喬什的鞋子大。拿著孩子的兩個不同大小的玩具,問他:這輛卡車比這個球大嗎?一開始,玩具的大小明顯不同。隨著孩子對大于小于的理解,用大小差異不大的物品來挑戰他的能力。
進入下一階段
活動:大多數孩子在兩歲半的時候就能知道數字1~十,并開始對多少有更充分的了解。你可以和你的孩子玩一個簡單的數字游戲,可以加強或少于概念,并為理解加減鋪平道路。例如,在地板上放五塊積木,讓兩歲半的孩子數數。數完之后,他對他說:是的,你有五塊積木。然后遞給他一塊積木,問他:你現在有多少積木?大多數兩歲半到三歲的孩子必須再重數一次,才能得出結論,有六塊積木。然而,有些孩子會記得他們最后一次是五次,并且可以直接說六次。這種看似微妙的差異實際上是智力的一個非常復雜的大進步,因為它是數學的核心:當你把兩個數字加在一起時,你會得到一個不同的數字。
通過這樣做,你可以引導你的孩子達到這個發展的里程碑:當你的孩子數完五塊積木時,你會說五塊,并立即遞給他另一塊積木。如果孩子不說六個(大多數孩子不會說),你可以替他說。在你重復了幾次這個練習之后,孩子最終會理解這個游戲。一旦他明白了,下次玩這個游戲的時候,讓他數五塊積木。當你遞給他第六塊積木時,你應該說五加一等于六塊。用其它簡單的加法重復練習,如2+1或3+1等。當一個孩子能跟著你做一個簡單的算術時,下一步就是拿走其中一塊積木,問他:還剩多少?同樣,孩子們可能需要重新計算。按照同樣的方法,在拿走一塊積木之前,先說出積木的數量。例如,如果有四塊積木,你說:我們有四塊積木。然后拿走一塊,說:我們現在有多少塊?如果孩子沒有立即回答,你可以通過說三個來引導他。重復幾次,孩子很快就能理解。
進入下一階段
活動:3歲時,兒童的基礎數學知識和理解一對一關系的能力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為學習比例奠定了基礎。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機會來增強兒童對這一數學原理的理解。當孩子幫你布置餐桌時,強調每套餐都有一個杯子、一個盤子等。當你幫孩子穿鞋時,你應該指出他有兩只腳,所以你需要兩只襪子和兩只鞋。在現實生活中,這些數學課將為孩子們在放學后理解這些概念奠定良好的基礎。
進入下一階段
活動:當孩子三歲半的時候,你應該給孩子提供需要記憶和想象力的數學挑戰,而不僅僅是用孩子能看到和觸摸的東西來做數字練習。例如,當一個孩子幫你安排六個人的桌子,桌子上只有四個盤子時,問他需要多少盤子才能湊成六個盤子。然后問他:昨天晚餐安排了多少座位?昨天晚餐有多少人?讓孩子自己想想。這不僅是發展早期數學能力的好方法,也是加強與數學能力相關的記憶,為兒童取得更高成績鋪平道路的好方法。
進入下一階段
活動:使用一些問題可以促使孩子跳出框架來思考,為孩子提供挑戰。在為晚餐布置餐桌時,應該有六個座位,布置七套餐具,讓孩子拿走幾套餐具。同樣,這也應該很有趣。假如你在布置四個人的餐桌,你可以在爸爸的座位前放兩個盤子。問孩子:為什么我們有五個而不是四個盤子?讓他自己想想,看看他能不能想出答案。如果孩子不能回答,你會回答:因為爸爸今晚太餓了。
進入下一階段
活動:當你4歲的時候,你的孩子可以通過想象游戲理解更多象征和價值的抽象概念。和孩子玩假裝商店游戲是教錢和訓練他們數學能力的絕佳方式。用一元玩具鈔票,只要孩子不把小東西放進嘴里,你也可以用真硬幣;否則,使用更大的籌碼,你很容易注意到。白籌碼代表一分錢,紅籌碼代表五分錢,藍籌碼代表一角錢,綠籌碼代表兩角五分錢。在家里開一家假裝店,在孩子們最喜歡的玩具上貼上價格標簽。從簡單的數字開始,比如5分錢或者10分錢,讓孩子明白用籌碼買玩具的概念。然后,你可以過渡到更復雜的計算,比如收他7美分,這意味著他必須使用5美分的籌碼和兩個1美分的籌碼,或者給你一美分的籌碼,然后拿回零錢。
當你帶孩子去真正的商店買東西時,你可以改變游戲,這將使購物時間過得更快,教孩子一門非常珍貴的數學課。告訴4歲的孩子:我們假裝今天只能在商店里花20元。然后,當你從貨架上拿東西,裝滿購物車時,加上最接近的總金額。當你準備放另一件物品時,提醒你的孩子(如果她忘記了)你計算了多少錢,并問她如果商品是2元,總金額是多少。我們剛才算了12元。假如加上這瓶2元花生醬,總共有多少?當金額達到15元或18元時,問孩子:我們還能花多少錢?當金額達到20元時,在購物車上放更多的東西,限制金額超過20元。然后,問孩子應該把什么東西去掉,這樣金額才能降到20元以內。對孩子們來說,這是一門非常有效的減法課程,比在屏幕上反復玩數學游戲要有意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