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論語心得》而大紅大紫的于丹,有個1歲的女兒苗苗。由于工作極其繁忙,余丹經常成為空中飛人,但在北京呆的時間最短。但一回到家,她就會像炮彈一樣飛到女兒面前,說:我們瘋了!于是,一大一小兩個人勾結起來,像狗窩一樣折騰著家。全家人都說:看點,小心她的猴媽媽。此時,在哪里可以找到一點名人、教授的影子,完全是一個與孩子零距離交流的玩伴媽媽。
關于丹和她女兒的類似報道可以在媒體采訪中不時看到。每次我讀到這樣的描述,我都忍不住微笑,有同樣的感覺。原來,世界上的母親,無論是名人還是普通人,都首先是孩子們的樂趣伴侶!
和于丹一樣,我也有一個小女兒,這個大眼睛厚嘴唇的小女孩自出生以來就改變了我的生活。
和女兒的游戲生活狀態一開始并不是故意的。每天和她面對面的時候,只要看到黑眼睛,一直沉默寡言,突然變得滔滔不絕,活潑好動:唱兒歌,講故事,砌積木,吹氣球,在房間里轉來轉去藏貓。……從一開始就帶著一絲討好、搞笑的心態,逐漸發展到自己的童心也被挖掘出來,渴望與女兒愉快地交流,這些簡單的游戲在母女互動中如此有趣。
只要和女兒在一起,游戲的樂趣和創意總是無限的。夏天,我和女兒一起玩水。水是孩子們的啟發性物體。用不同的工具裝水,用不同的方法玩水,可以增加孩子們對不同物體的理解。有時候,我也喜歡帶孩子去海邊玩沙子,讓孩子堆不同形狀的沙子,充分展示她無限的創造力。2~3歲的孩子很有想象力,他們把玩具當成有生命的,我就投其所好,參與其中,給孩子們起個玩具的名字:紅色褲子眼睛移動的大娃娃叫曾曉燕;粉色裙子的小娃娃叫小;穿著拖地裙,每天在辦公桌上微笑的金發女孩叫瑪麗小姐;綠色尾巴的塑料公雞命名道路;擰緊彈簧的鐵青蛙叫瓜瓜……
3歲時,我女兒對阿拉伯數字特別感興趣。我沒有無聊地教書,而是邊玩邊學。每天晚飯后,我帶女兒下樓散步,玩一個特殊的認數游戲――讀車牌。雖然這個游戲是我的偶然發明,但它對我的女兒非常有效。自從將識別圖片上枯燥單一的數字轉換為道路上流動多變的車牌號碼后,女兒的識別和閱讀熱情突然被調動。各種各樣的汽車在附近的道路上每天都在變化,不斷激發她閱讀的樂趣。每當一輛車從我面前奔馳過時,我女兒就會盡快識別車牌中包含的數字,然后炫耀地告訴我,這已經成為一款不斷挑戰速度和準確性的閱讀游戲。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連最難認的6和9個女兒都能輕松分辨,不會混淆。
我女兒生來就有一副好嗓子。5歲的時候,我帶她去市電視臺兒童合唱團報名。雖然面試順利通過,但正式上課后,密密麻麻的五線譜讓女兒擔心。所以我激勵她說:寶貝,音符像你見過的蝌蚪嗎?然后五行譜就像五條河。蝌蚪在不同的河里玩耍,有時游進水里,有時爬上岸邊。相應的音符是蝌蚪不同的笑聲。這個比喻很快引起了女兒的興趣,拓寬了她的想象空間,讓她覺得唱五行譜的過程就是和蝌蚪玩笑的過程。果然,她的態度更加積極。過了一會兒,她對我說:這些蝌蚪說,啦啦,他們很高興!過了一會兒,他說:這是咪啰嗦,他們是雙胞胎!就這樣,通過想象和游戲,女兒很快記住了不同的樂譜音符,激發了她探索音樂世界的興趣。她從一開始害怕去合唱團,最后每周都期待著去。老師反映女兒的音樂理論課和排練課都很認真,后來推薦她擔任合唱團的領導!
就這樣,我女兒在游戲中笑,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成長,一直保持著純潔美麗的童心。我也被她的天真所感染,重新發現了生活的美好。其實在孩子心里,一切都是游戲,生活和游戲只有融為一體,成長才會充滿驚喜。因此,對父母來說,首當其沖的不是說教,而是給孩子更多的空間和自由,抽出時間做孩子的玩伴。解決了玩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教與學的問題。無論工作有多忙,請不要忘記擠出時間陪孩子,把生活中的小事變成游戲,讓我們做孩子的首席玩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