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nèi)年輕群體對于“開放世界”的喜愛我覺得可以理解,因為開放世界可以干的事情很多、如果不想戰(zhàn)斗可以在地圖中隨便逛逛,因此開放世界往往代表著“殺時間”。我依稀記得當年有人在我的評論中提到了自己在某育碧單機內(nèi)容的游戲中玩了300個小時。我很驚訝,同時也能理解。
雖然《如龍》系列和《審判》系列斷然算不上是開放世界,區(qū)域并不大而且也不是每個建筑都能進去,商鋪都有固定的位置,但玩過這兩個系列的玩家都清楚,它們的確殺時間。尤其是每個想要白金、全成就的玩家都很清楚,游戲中每個小游戲的挑戰(zhàn)都多么殺時間,甚至是看臉。
也就是說,在《審判》這兩部作品,除了日劇化的主線內(nèi)容之外,也有大量的小游戲來讓玩家成為神室町最閃亮的一顆星,包括不限于棒球、日麻、將棋、街機等等。
對于龍組而言,如龍系列其實在PS3時代就隱約有把《如龍》打造成“日劇”的感覺,但是因為畫面技術、硬件限制等種種原因,當我們提起《如龍》系列在PS3時代和以前的作品,看成“游樂場”,主線之外你甚至可以打日麻。
但當龍組的游戲開始登陸PS4之后,我們會明顯感受到整個制作組作品在傾向?qū)用娴恼{(diào)整,而最為典型的就是系列第一次中文化的《如龍0》,這部作品算是徹底為系列打開了海外市場,讓越來越多的玩家開始接受系列。當然,因為劇情容量的問題,《如龍極》并沒有復制《0》的奇跡,雖然《如龍6》因為劇情的設置讓游戲的評價非常一般,但就卡司而言,《6》基本達到了系列日劇取向的頂峰——小栗旬、北野武、藤原龍也等知名演員加入,也進一步奠定了龍組日劇的設計基調(diào),然后,就有了這部2018年底發(fā)售,由更為大牌、知名度更高的木村拓哉擔任“主演”的《審判之眼》。
自然,優(yōu)質(zhì)的杰尼斯偶像木村拓哉肯定不能繼續(xù)延續(xù)黑道,而是以偵探的身份加入到故事中。至少在個人看來,《審判之眼》加上其續(xù)作《審判之逝》這兩部作品,幾乎延續(xù)了《如龍0》的敘事水平,抽絲剝繭地推理感以及劇情層面的推進,都非常日劇,甚至連每章結(jié)尾的“挖坑”留下懸念都有點電視劇的意思。
但是,在我個人《審判之逝》的評測中我就提到了——
玩過前作《審判之眼》的玩家一定會對強制性的跟蹤和追逐感到極為鬧心,如果你需要白金還得打高難度的二周目怕不是要哭了。制作組顯然聽到了玩家的心聲,在《審判之逝》中,主線劇情強制跟蹤和追逐的橋段非常少,即便在“偵探機制”中加入了竊聽器、偵探狗等新要素之后,所謂的“偵探”內(nèi)容更多是在支線中出現(xiàn),而專注做主線的玩家完全沒有初代那種煩躁感。
《審判之眼》整個敘事流程在我看來是欠考慮的,因為過程中有很多相當公式化并缺少趣味性的跟蹤與追逐,會影響到觀眾的耐心。這方面在當時的媒體評測中都提到了。令人開心的是,在續(xù)作《審判之逝》中游戲把大量的跟蹤、追逐、竊聽等強制橋段放到了支線任務中,讓玩家的主線故事更為聚焦。這方面我們也能看到游戲制作組與游戲媒體評測建立了一個非常良好的合作與互動關系,這點其實很令人欣慰。
到了《審判之逝》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游戲的卡司進一步擴大:玉木宏和山本耕史的加入,與木村拓哉組成了鐵三角。這進一步強化了這個系列的“日劇感”。
也就是說,如果你是一個對日劇很感興趣的玩家,想要體驗視聽語言所帶來的劇情跌宕起伏的感覺,那么市面上能選擇的游戲并不多,至少《審判之眼》和《審判之逝》這兩部作品顯然是不二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