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親近自然的方法
逐漸誘導孩子感受自然的美
嬰兒的感官刺激可以從家庭環境開始,然后過渡到自然環境。從嬰兒到學步兒(2歲),父母可以帶他去陽臺看綠樹,接觸自然光,慢慢延長進入社區的時間,活動模式從短到長,嬰兒的身體要求也應該逐漸增加。
孩子快一歲的時候,會開始對外界好奇;1~2歲時,他可以識別一些圖片和物體的意義。這時,他可以帶著孩子去自然環境,親眼目睹一些物體,加深對事物的理解;2~當他3歲的時候,他的語言表達和詞匯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父母不應該強迫他們的孩子記住大自然的風景,而應該讓他探索他對大自然感興趣的部分。
首先從自己的社區和公園進行自然探索,然后慢慢地去其他不熟悉的地方,逐步培養孩子的耐受性。由于活動量的增加和戶外環境多樣化的感覺刺激,楊曉玲提醒家長外出時必須有中場休息。例如,根據孩子平日小睡的工作和休息,孩子可以在中午小睡和休息。
TIPS:嬰兒旅行的健康要點
帶孩子在不同的季節接觸大自然,讓他體驗節氣和季節的變化。陳永琪醫生說, 兩三個月大的寶寶對鮮艷的顏色特別敏感,春天五顏六色的顏色是對孩子最好的視覺刺激,溫度合適,是父母帶寶寶出行的好時機。
旅行時要特別注意環境衛生,經常洗手。最好自帶清潔消毒用品,如干洗手液,避免可能引起腹瀉嘔吐的病毒感染。在炎熱的夏天,我們也應該特別注意防止兒童中暑和曬傷,并準備好水壺和帽子。此外,防曬霜的攜帶也是必不可少的。
隨性、適齡、適能
隨性
接近自然應該是隨意的,所謂的隨意,是指根據孩子的性格,看到孩子的狀態和反應,不要強迫孩子。楊曉玲教授指出,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能力,父母可以掌握以下學齡重點,陪伴孩子在自然活動。
適齡
0~1歲:機會和經驗
讓孩子有機會和經驗進入自然,家長要加強保護。
1~三歲:簡單接觸
當孩子的移動能力增強時,他可以簡單地接觸自然環境,比如看著自己觸摸樹草。
3歲以上:多元化、廣泛化:
此時,兒童的行動能力已經大大提高,多樣化、廣泛的環境可以讓兒童嘗試。
適能
在戶外自然環境中,家長要注意孩子的體力和耐力,并提供一些保護措施,讓孩子安心探索自然。
學走路的寶寶體力不是很好,帶孩子進入大自然。嬰兒手推車、防曬霜、防蚊液、蚊蟲咬傷軟膏、水和衣服一定不能少。一方面要避免蚊子的陽光過度侵害寶寶嬌嫩的皮膚,另一方面要讓孩子適度休息。如果你玩的時候出汗摔倒了,有些衣服可以保暖穿。還應攜帶蚊蟲叮咬、過敏性哮喘等特殊藥物或常備藥物。此時,戶外活動應限制在15日~30分鐘之間,讓孩子適度休息。
2歲時,讓他騎自行車,3歲時爬山,都是訓練孩子手腳協調平衡的活動。你可以帶他去爬山,從公園和植物園開始,讓他每天活動30分鐘。請注意,活動時間不應該太長,因為活動時間太長,兒童會因過度使用關節而受傷,肌腱炎癥,成人做困難的活動不應該讓兒童輕易嘗試。
因為嬰兒不會意識到他們的體力已經透支,陳永琪提醒父母,當他們發現孩子容易摔倒,注意力不集中,吵鬧時,他們應該適度休息,抱著他,或者讓孩子坐在手推車上休息。
你可以在自然中這樣活動
視覺、嗅覺、觸覺
撿起葉子,聞聞花香。
視覺、聽覺
聽到鳥叫聲,在樹上找鳥。
觸覺
玩沙子,玩水,撿石頭。
肢體
有坡度的小山丘,上下可以訓練控制動作的能力。
空間
捉迷藏游戲躲在樹后,不僅能增強空間感,還能訓練孩子的視覺和動作。
科學方法
識別不同形狀的葉子,對大大小小的石頭進行排序。
結語
親近自然不需要遠見,回到簡單的生活,像孩子一樣簡單的心,陪伴孩子聞草的香味,享受陽光灑在身上,微風撫摸皮膚的感覺,在親子之間創造一個美好的自然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