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鍵法律風險點
無真實交易背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第22條,虛開發票的核心特征是“無真實交易”或“開具與實際內容不符的發票”。
- 若公司沒有實際辦公地點、無真實人力外包業務(僅為“代繳社保”),且開票金額由老板隨意指定,可能構成“無真實交易虛開”。
- 即使有少量真實業務,若開票金額遠高于實際業務量,也屬于虛開。
您的個人責任
- 您作為發票開具的直接操作人(需“掃臉”認證),若明知無真實交易仍配合開票,可能被認定為共同違法主體,面臨行政處罰(如罰款)甚至刑事責任(若涉及稅款金額較大)。
公司模式問題
- 人力外包行業的正常邏輯是通過派遣員工提供服務并收取費用,若公司僅有“代繳社保人員”而無實際業務,可能涉嫌利用空殼公司虛開發票。
二、可能的后果
行政處罰
- 虛開發票的,由稅務機關沒收違法所得,處5萬至50萬元罰款;若您是直接責任人,可能被處1萬至5萬元罰款(《發票管理辦法》第37條)。
刑事責任
- 虛開發票稅款達5萬元以上或致使國家稅款損失達5千元以上,可能構成《刑法》第205條的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或第205條之一的虛開發票罪,最高可判無期徒刑。
征信影響
- 違法行為會被納入稅務、金融征信系統,影響個人貸款、就業等。
三、行動建議
立即停止開票行為
- 避免進一步參與可能違法的操作,尤其不再使用個人身份信息(如掃臉)配合開票。
收集證據
- 保留老板的指示記錄(如聊天記錄、郵件)、開票明細、公司無實際業務的證明(如無辦公場所、無真實合同等),以備后續維權或自證。
咨詢專業律師
- 向稅務或刑事律師詳細說明情況,評估個人風險,制定應對方案。
主動向稅務機關說明
- 若公司已被調查,配合稅務機關提供證據并說明自身被動參與的情況,可能減輕責任(依據《稅收征管法》第62條)。
驗證公司業務真實性
- 要求公司提供完整的業務合同、資金流水、員工派遣記錄等,若無法提供,應拒絕繼續合作。
四、總結
您目前的行為存在較高法律風險,建議盡快與公司切割,避免因“掛名”或“協助”行為承擔連帶責任。虛開發票是國家嚴厲打擊的行為,切勿因兼職收入而忽視潛在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