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玩意大概率對孩子一點正面作用沒有,純粹的黑歷史。他長大了想起自己上臺的經歷只會覺得丟人。你看過那些那些朝鮮小孩表演時“感恩”到涕淚橫流表情扭曲的樣子吧?他們跟國內大部分主持班培養出的學員,除了國內服化道可能精良一點,那個精神狀態完全一樣。
我有個同小區的朋友,因為天生男低音,就被他父母“發掘”出來學習主持。小學期間每年兒童節,他就涂著腮紅,穿著不合身的西服和夾腳的皮鞋在臺上報幕。其他同學在底下偷吃零食,喝著飲料,大膽一點的同學跑去廁所躲陰涼。他自己一個晾在臺上汗流浹背。
更糟糕的是,他上了初中,到了青春期。這個時候對異性有模模糊糊的好感是自然規律,他也很不例外的喜歡上了一位女同學。然而人家女同學不喜歡他,說一看到他就想起那跟泥人張的大阿福似的扮相,見了面就忍不住笑,實在不能接受他的告白,不然以后的日子只能在嗤笑里度過。這對于一個情竇初開的初中男生而言,當然是很殘忍的拒絕。但問題是,你又沒法逼迫這個女生必須無私地喜歡上一個朝鮮風格的同齡人。她有著一個21世紀青春期少女該有的審美取向。
只是可憐我這朋友的媽媽一直以為,自己兒子在同學眼里是康輝,是張宏民,是撒貝寧,其實同學眼里的他好懸沒變成麥當勞代言人,劉寶瑞馬三立侯寶林加一塊都沒他一個可樂。
現在我這同學讀了大學,誰都不許在他面前提他的主持生涯,更力排眾議,把當時的照片、錄像統統集中鎖了起來,尤其不許我們這群人保存著他當時的影像資料,以免走漏風聲,影響他的姻緣。說句實在的,那些搽著紅臉蛋,語氣慷慨激昂矯揉造作的小主持人,一動嘴都能看到扁桃體,除了可以迎合他們父母和部分中老年領導的審美外,在同齡人和除了父母親朋以外的成年人眼里,跟動物園里的猴沒有任何區別。
你以為底下的同學笑嘻嘻的是在羨慕?不,他們是在嘲笑這枚被打了激素過早催熟的,不合時令的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