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鋼琴是必須學的前提只有一個——準備專業走音樂聲這條路,恐怕還不夠,大部分家庭會加第二樂器,不會一條腿走路,根據不同專業的名額來決定到底怎么報考。尤其小眾民傳樂器,爆冷,基本上招一個考一個錄一個。民樂團可能有些樂器會學不著,得去當地高校民傳專業去打聽。江蘇孩子學音樂,主要是圍繞南藝展開,但其實還有個偏門,江師大民傳系,那邊兒民傳資源比較豐富,吹拉彈唱舞獅子舞龍什么的,以前中央電視臺有個曲苑雜壇的節目,當年的節目導演就在那,歲數大的父母應該知道是什么咖位,我有同事孩子學琵琶的,專門跑過去學的柳琴,是民樂音里邊一個比較小眾的樂器,也算非遺,雖然比琵琶簡單屬于降維+爆冷,但是招錄時卻是單開一欄,屬于是疊buff專用。
你看,已經決定了走音樂路線的孩子,看似是走捷徑了,其實只是走上另一條卷途,她還得再卷,她還得加二三樂器,還得疊buff,也是不容易的吧。
一般家庭,就不要去搞什么音樂培養的路線了,有的孩子周周坐高鐵去上海學編程,有的周周坐高鐵去徐州學柳琴還有去蘇州學評彈的,家長給孩子選賽道卷的花樣是千奇百怪,但是共同點都是折騰,燒錢。
還有,學非遺的孩子漸漸多起來了,直奔民傳,國家鼓勵,卷的人少,賽道比較寬。但是家傳子弟局多,普通的孩子想通過拜師學藝高人帶路,速通高考,那就不知道是什么門檻了。
走音樂的前提是
你得先搬得來師資,才有資格談天資。
當孩子走上這條路,培養模式變了,要專業為主課業為輔了,一天練琴時間在六小時左右,而此時課內學習反而可能就要找一對一來引導,保文化課過線的問題了,不難不需要學習多好,但又是一比開銷。
經濟上,費用很大的,音樂生自己心理有數自己花了爸爸媽媽多少錢的對吧,最差最差,你也得有錢鋪好一條艱苦卓絕考附中的路,工薪階層負擔不起。
所以,普通家庭,不必須學鋼琴,有興趣等高考完了,長大了當個愛好去學,上手又快還省錢,啥也不耽誤。小時候學琴的罪受了,錢花了,中學琴吃灰了譜忘光了,十幾萬學費花了,學的東西卻也并沒成為孩子的踏板。回望那些娃哭媽咆哮的親子時光,你說何必。
2、書法
與鋼琴不同的地方就是,書法可以速成,鋼琴不能。
高校書法專業,多的是單靠文化課,壓根沒學上,高二那年找個機構,走個書法藝考,速成一下走藝術生的。
書法隨時學,不需要童子功,60歲退休去老年大學學,隨時速成,最終都能成字匠。
字,是先成名,后成家,字無褒貶,只看落款,說相聲的郭德綱,他寫的書法,照樣有人高價收藏,明白否。
馬斯克寫也有人收藏,馬云,馬化騰寫也有人收藏,連馬寫的都有人收藏,然而書法系本科生寫的,是廢紙!是室友的臨時墊氈!是宿管阿姨保潔奶奶的外快!收破爛兒八毛錢一斤!(哎呦,太傷人了,小孩兒們別哭哈,別聽我的,別聽我的,別聽我的,淋雨黨快去撕傘。)
你是名人,那就是墨寶,不是名人,那就自娛自樂。
22年國家對藝考生這塊收緊,學美術學書法學音樂,要么正兒八斤的考對口專業,想通過藝術速成曲線救國混學上門都沒有。
普通人家,藝術類一概不碰,你是個韭菜,你也跟不對什么好人,你也學不明白,你也走不對路,你就是個純陪跑,明白否?
想搞興趣愛好,長大之后再說
雙生子爬梯實驗明知道嗎?一個技藝,小時候學并沒有長大了之后學學的好,長大后不僅學得快而且投入少,而且那個時候是真正的為了興趣,而不是童年懵懂的父母壓迫。人家從小寶寶開始學,那是為了趕時間升學,而你,我的朋友,是為了興趣,那就別把那四五歲軟叮當的小豆芽子胖手往鋼琴上翹了,還有勾個手腕子強行書法的,孩子受這么大罪,你花這么多錢,居然是為了興趣???孩子哇哇哭,你和瘋子一樣嗷嗷叫,是為了興趣,好變態的興趣啊,你沒事吧???
課業壓頭不得不寫怎么辦,那只好一年級硬筆書法學一下,練好控筆,結構,然后就是好好吃飯發育長力氣,多寫,寫對,提高速度就行了,它會在未來的磋磨中逐漸被規訓成一個最為利己、便利、實戰的字體。
而你高價學來的書道,說好聽是陽春白雪,說不好聽叫花拳繡腿,是沒法應用到20年寒窗的海量書寫和實際戰斗中的。
三,主持,高二學
主持.....播音主持藝考也可以速成,這么小學這個,干毛線啊。你要是追求這個,還不如去報個奧數來的實在。主持再好,他過不了中考都是白扯,你又不指望這么小孩子現在就去接紅白喜事掙錢當司儀對吧。
從心理學上,我們還是認為那種場獨立、抑郁質的孩子更容易學習好,更容易干大事,真就沒必要把孩子非往“大大方方應能上臺”這個方向培養。課外班,語言藝術類的不如探索研究類的,實踐求真,好奇探索,思維深度,獨立實驗這些才這些是貫穿終生的好品質。
說穿了,以你的平臺,他能主持什么,他主持的那個東西有什么好主持的。別老是對上電視上舞臺有執念。抓家長心理騙錢的多,真劇團真劇組很少,對演員要求更嚴格,尤其現在短視頻這個風氣,草臺班子太多了,騙錢為主,培訓為輔。
專業術語晦澀,我就不廢話了,我一向喜歡簡單粗暴,我把孩子的四個氣質類型象形化一下
動物:孔雀,老虎,大象,考拉
人:孫悟空,李逵,薛寶釵,林黛玉
你去對照,他像什么
他是什么氣質類型都是天生的,都是最好的,真不一定大家都向孔雀看齊!
“看看人家孔雀,大大方方的,你看看啊人家那一屁股毛,多好看啊,你怎么就不能學人家大大方方開個屏?”
問題是老虎大象考拉都不喜歡開屏。孔雀同學這種充滿自信和表現欲的行為,對他們來說,不是值得鼓舞和慶賀的光榮事跡,那是私處炸毛窒息和羞恥感,他們不會理解家長為什么要把他往臺上推,為什么讓他給陌生人打招呼,為什么過年時要給姑奶姨夫舅姥爺表演背唐詩,家長可以捫心自問,自己小時候有沒有這樣的被迫當眾開屏的羞恥時刻。
你所謂的“大大方方”,甚至已經成為一種商業營銷的規訓了,它不是正確的價值觀,不是所有孩子都必須大大方方,大大方方也不是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有好處,會給孩子造成心理負擔,和不正確的價值導向的,我是老師,我也學心理學,我也是家長,我寧愿把孩子往沉靜內斂愛鉆研那個方向推,不會登臺不善表達說不好話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善鉆研,思維深度縱伸不下去,沒法建立獨立思考專注專一的習慣,不能養成一個穩定強大的內核,這事兒才大,韋東奕的爸爸不會讓韋東奕學主持的,不是缺乏什么就非得培養什么,不是的!揚長避短,避避避避避短!不補短!不補短!短就短!不要管!
胎里帶的媽生坑,是無底洞,補不好,補不了一點兒,去把孩子的特長無限的拉長就可以了,他鮮活,他獨一無二,你把精力執著于補短,就耽誤了天賦的發揚,別別扭扭的把孩子補成個無短板的普通人,花了幾萬塊,終于把大象的主持表達水平拉到了孔雀的胎里水平,把孔雀和老虎關一個籠子里卷體育和自由搏擊,把老虎的文學素養和藝術鑒賞力和情感感知力培養成考拉的出廠設置,把考拉的邏輯推理能力訓練到大象的學前水準,這有什么意義。
拿孔雀的標準,去逼老虎大象和考拉的后果是什么,老虎不服就干,會去直接上去把孔雀薅禿,大象開始瘋狂糾結精神內耗孔雀開屏凍屁股嗎、拉屎好擦嗎,然后把孔雀當成了研究課題實驗素材,而考拉,則會把孔雀當成心理陰影,此后看見孔雀就會抱著桉樹嚶嚶嚶嚶嚶。
沒有一個會去效仿并成為孔雀!
這就是神秘的,可愛的,充滿魅力的,無法通過教化去改變的先天氣質。
如果真是為了提升氣質,就別瞎花錢了,郭德綱親自來教,韋東奕也學不會報菜名。主持這個東西,孔雀天生會,老虎不稀罕,大象笨拙刻板,考拉嚇得半死,何必呢。
把主持退了,等高考沒學上的時候看孩子的聲音和長相條件在考慮要不要學播音主持。我給你描粗了那幾個字,別裝看不見!
如果是為了教孩子表達,教孩子說話,教孩子語言上有發展,教孩子把內在情緒梳理成邏輯語言然后輸出,將表達規范化,書面化,工具化,實用化。那么你應該去上思維課,情商課,辯論課,甚至是作文課都行,這些有利于思維創造和產出的課,而不是主持課朗誦課這種刻板的舞臺樣板課。
一切能力的核心,在于思辨,養好娃首先要堆里子,而不是面子。
四,英語,你總算是焦慮對了一個
但是英語是最需要科學的規劃的,因為這是普通家庭孩子的求生之門,世界之窗,走路的腿,飛翔的翅膀,總之,謀生掙錢,養活自己,普通家庭孩子,學英語比上學重要,上學比學藝術重要。
“技能 ” 和 “英語+技能 ” 的收入區別確實是非常巨大 ,普通家庭孩子想改變收入窘迫,你的語言和技能一個都不能少,英語,真的是技術型打工人在逆境里說撂挑子就撂挑子的底氣。如果你有在重工 機械 船舶 上班的工人叔叔伯伯,你可以去問他,技術師傅會英語,是一個什么樣的存在。
我不是夸國外月亮圓,我是要告訴你你不學英語,你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強,英語可以讓你的天地寬闊,讓你跳出內卷,去嘎嘎殺老外去,明白嗎?最接地氣的例子,你初中文化水平,燒了一輩子好飯,月薪兩千的保潔員老媽,她如果會英語,能把年薪十幾萬二十幾萬的菲傭給卷死!它不能可以讓你的薪水和國際接軌。
英語最晚從四歲磨耳朵開始,五六歲刷刷自然拼讀,對背單詞有好處,一年級找個地方學ket,詞匯堆上來,方便你三年級開爬新概念,小學能學1就學完1,能開二就開二 ,按著這速度推就行,高中之前把三本兒爬完。
英語,能往前壓就往前壓,不要讓英語這么個工具性的東西去占用高中的寶貴時間。
語言類的東西不需要按照年級去學。初中完全可以達到高考水平,找口語老師,可以sat ,也可以國內高考, 都可以,英語好,你賽道就寬了。
你必須學的,也就英語一個,學好了多條腿走路也,學差了有利于升學,保底不給中高考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