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盤早剝是一種嚴重的妊娠并發癥,指胎盤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完全從子宮壁剝離。胎兒存活率取決于剝離程度、發生時間及醫療干預速度:
風險因素:
- 胎盤剝離面積:部分剝離(如<50%)可能通過緊急處理保住胎兒;完全剝離或大面積剝離(>50%)可能導致胎兒快速缺氧,死亡率顯著升高。
- 孕周階段:孕晚期(如≥34周)及時剖宮產可提高存活率;孕中期發生則胎兒存活率更低。
- 母體出血量:母體失血過多可能引發休克,間接影響胎兒供氧。
臨床數據:
- 研究顯示,胎盤早剝導致的胎兒死亡率約為10%-30%,重度剝離(尤其伴隨母體大出血)死亡率可達50%以上。
- 及時就醫(癥狀出現后1小時內處理)可顯著降低風險,延誤治療則死亡率急劇上升。
關鍵處理措施:
- 立即終止妊娠:通常需緊急剖宮產(孕周≥28周)以盡快娩出胎兒。
- 母體支持:輸血、維持血壓,防止缺氧連鎖反應。
- 新生兒搶救:娩出后需NICU支持,處理可能的缺氧性腦損傷。
預警癥狀:
- 突發劇烈腹痛、陰道出血(可能伴血塊)、胎動驟減、胎心監測異常(如心率下降)。
結論:胎盤早剝屬于產科急癥,胎兒存活機會與醫療響應速度直接相關。一旦出現疑似癥狀,務必立即就醫,切勿延誤。即使存活,部分胎兒可能遺留缺氧相關并發癥(如神經系統損傷),需產后嚴密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