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以前的超市是怎樣的嗎?
大潤發和其他超市在政府推行環保袋收費政策后,取消了免費裝袋服務。隨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普及,超市又轉向自助結賬,隨后引入AI秤,讓顧客自行稱重。然而,這些技術進步并未使商品價格下降,反而增加了消費者的負擔(還記得那個抱怨無人超市的大媽嗎?)。
在大潤發,使用購物車需要投一元硬幣,這樣超市省去了整理購物車的人員費用,卻要求顧客自行歸還購物車。而在國外,我曾在沙特和緬甸,甚至可以把購物車推回家。有一次春節期間,我在大潤發找不到購物車,只好去找工作人員,結果還遭到不耐煩的對待,讓我覺得他們比國外的資本家還要“資本”。
順豐和京東的送貨上門服務被一些人視為需要額外付費的特殊待遇,而菜鳥驛站和快遞柜的自取卻成了常態,甚至逾期收費也被認為是合理的,大家似乎忘了送貨上門是法律規定的服務。
在餐館,有了支付寶和微信,點餐變成了掃碼操作,沒有菜單和服務員,甚至需要關注公眾號才能點餐。減少的服務并沒有反映在菜價的降低上,消費者依舊為這些“技術進步”買單。
阿里系和其他資本家通過一些不該存在的概念挑動對立,合法化這些概念,從而導致中國的貧富差距擴大,他們對此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