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漲幅不會太大,而是震蕩調整為主,甚至微跌。這樣說也過得去,在基本面沒有大變化的情況下用時間換空間,以震蕩的方式吸收漲幅。當然懂王上任,和正常年份太不一樣,不確定性太大。
但如果是這樣,在QDII額度日漸緊張的情況下恰恰更利于中長期投資者建倉。場外的額度會更加寬松,場內納指ETF的溢價率應該也會沒那么高。而且震蕩市里,利用滬深交易所場內的賬戶用網(wǎng)格交易來賺取超額利潤也是不錯的選擇。
總之,我場外基金保持日定投的額度不變。視額度與關門情況不定,優(yōu)先次序為:標普信科→景順長城納指科技→建信納斯達克→廣發(fā)納斯達克→華夏納斯達克。此外就是小額定投的東南亞科技。
除了美股,印度和東南亞科技指數(shù)都調整了很久,看看有沒有機會入場。同樣是無根據(jù)猜測,明年東南亞科技可能比納指的漲幅要高一些。我目前定投額的八分之一給了東南亞科技。
再從歷史回測來看,A股的紅利低波策略是中國人自己的慢牛,通過復合股息率和行業(yè)占比調倉,從而以低吸高拋來實現(xiàn)不錯的收益。下圖是后復權的南方紅利低波(跟蹤指標是標普中國A股大盤紅利低波50指數(shù))。與之類似的東證紅利低波回測數(shù)據(jù)還要好一些,中證紅利低波要差一些。但我買的是南方紅利低波(51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