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后英鎊喪失了作為全球主流貨幣的地位,這時美國的經濟規模已經獨步全球;然后大家商量著把美元作為主要的國際貨幣,但加了一個限制條件,金本位,就是你每印1美元鈔票就往美聯儲存入等值的黃金。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布雷頓森林體系。
開始美國很老實,但后來私下印的美元越來越多,黃金卻跟不上趟;其他國家也不傻,你這不是白嫖嘛!紛紛把手里的美元換成黃金。
美國一看你們來真的我也不客氣,直接耍賴----1971年宣布,美元不再按約定比例兌付黃金。
按說到這里,美國自己把作為世界核心貨幣的美元霍霍完了,但有兩件事讓它又起死回生:
1,雖然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崩塌,但這時沒有一個能代替美元的貨幣;
2,老美用保護沙特安全的方式換取石油用美元結算。
沙特用美元結算后,整個歐佩克和其他產油國也跟著用美元結算;于是黃金-美元體系更換為石油-美元體系,1974年美元再次成為了世界貨幣。
美國是怎么用美元和美債來收割全球的呢?
一是鑄幣稅。
什么是鑄幣稅?
就是貨幣鑄造成本低于面值而產生的差額。比如美國印一張100元面值的鈔票,成本只有0.5元,那么剩下的99.5元就是鑄幣稅。因為美國印出的鈔票可以在世界買到真金白銀的商品,所以理論上講,美國就等于是拿這0.5元的成本換得了100元的商品與服務。
另一個就是美元潮汐。
簡單說就是,美聯儲一旦降息,美元就流到世界找投資回報率高的地方買買買,當地的資產價格會集體上漲,被美國放出去的美元就收獲了大量的增值回報。
如果能一直這樣發展下去倒沒什么,只要經濟快速增長,大量新增財富會被源源不斷的創造出來,很多看起來高昂的房價、股價等金融資產就會變得合理,前期欠下的外債是可以被出口獲得的外匯增量抹平的。
但老美可不是慈善家,更不給你機會,這時候他要加息了。
其實別說資本家,每年5%以上的穩定收益誰看了都心動,拿錢換美元去買美債并不意外。這樣被放出去的美元就會帶著數倍的增值利潤回流到美國。一出一進,就完成了一次大收割。
其實還沒完。
美元撤走后其他國家就缺錢了,其中一些倒霉蛋國家財政出現崩潰、工廠倒閉、地產崩盤,一地雞毛。這時候美國人就會趁機抄底各國的優質資產,比如各種礦產資源、工廠,甚至包括天然氣,自來水,鐵路,通信,電力等公共基礎設施。
80年的拉美、90年的日本和97年的東南亞,都這樣被收割過。如此輪回循環,全世界被美國金融收割了一茬又一茬。
其他國家、不用美元不行嗎?
當然可以。
不過前面說了,一是沒有能代替美元的貨幣;再就是,游弋在全球各地的美航母也不是吃醋的,美元這么好的東西就是美國的看家寶貝,當祖宗供著,誰搞美元美國就收拾誰。
比如歐元在即將挑戰美元貨幣剛誕生的那年,恰好科索沃戰爭爆發了;薩達姆要把石油結算改成歐元,然后伊拉克戰爭就爆發了!
想斷我財路?扁你!
美國就是憑著這個收割大法,源源不斷地讓全球給自己打工,穩坐全球第一大國寶座。
不過,美元潮汐這種套路雖然屢試不爽,但唯一在中國身上卻失效了!怎么回事呢?
我們回到前面那個問題,美國這輪加息收割的-----
戰果如何?
一網下去,撈上來的基本都是小魚小蝦。
2022年3月份美國加息,4月、7月份黎巴嫩和斯里蘭卡先后宣布破產。不過這兩個國家體量太小,GDP可能還不如國內的百強縣,不夠塞牙縫的。
2023年撈了條稍微大點的,阿根廷。
看起來瘋瘋癲癲的總統米萊,背后的大金主是阿特拉斯網絡基金會,總部在華盛頓,是美國國務院下屬部門的一個非政府組織,
作為回報,米萊當選后把阿根廷41家國有企業擺上了貨架,其中包括國家銀行、鐵路公司、國營兵工廠、自來水公司、核電公司等等……
吃下這條魚后,美國也就嘗到了一點腥味。
2024年又逮住了兩條。
一個是埃及,國內出現惡性通脹和經濟危機后,馬上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簽了賣身協議,把之前的貸款從30億美元增加到80億美元,代價是埃及央行放開匯率管制,允許市場決定匯率。
放開匯率管制的后果可想而知,短時間內埃鎊兌美元的匯率暴跌了近40%;實際上在黑市,當時已跌到1美元兌60埃及鎊,今年1月甚至跌破70埃及鎊。
美國可以收割埃及哪些優質資產呢?金字塔相關的旅游、石油,再就是全球聞名的蘇伊士運河。
另一個是日本。
日元匯率最高峰時跌到了160的關口,如果從2022年美國加息開始算,日元在兩年內就貶值超過了30%,相當于美國資本啥都不干就薅走日本1/3的財富。
以上這就是美國本輪金融戰的全部戰果。
吃飽了嗎?
抱歉,沒有。
原因很簡單,美國的虧空實在太大了。
自從美國搞金融收割這套賺錢模式后,就像有了一臺永不枯竭的提款機,開始肆意花錢。
比如為了討好選民,不斷提高社會保障、醫保、科技/教育及公共安全領域等的支出;但最大的兩個開支項,是國防支出和債務利息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