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以下四個方面可以判斷一個老師的教學能力
一、教學基本功如何看其教學設計和重難點的突破方式。
教學流程科學緊湊,前后連貫,環環相扣,渾然一體,始終圍繞教學目標而動,沒有累贅內容,沒有多余環節。
伴隨教學流程設計的問題,富有啟發性,耐人尋味;邏輯性強,富有層次感;科學深刻而可以誘思探究,而非浮光掠影、淺嘗輒止。
重點特別是難點的突破方式方法靈活多樣,科學易懂。無論是生動講解、演示實驗、動手制作,還是案例分析、分組討論等,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征,恰當選擇,對癥下藥。
在教學上能夠做到上面幾點,老師的教學基本功就可以說非常扎實了。
二、有無教學經驗看控堂能力。
" 前面學生哭,中間學生吵,后面的學生打鼾睡著了",上課過程中出現類似這樣突發情況,能夠沉著應對、恰當處理,這是有經驗的老師的必備技能。
老師讓學生討論問題時課堂亂糟糟;學生回答問題、質疑問題時,無邊無沿,覆水難收。老師嚴肅起來,學生如坐針氈,閉口不言。課堂出現"一放就亂,一收就死"的現象。這是缺乏教學經驗的老師常常出現的問題。相反,有經驗的老師,面對這些情況,能夠收放自如,掌控有度,得心應手。
三、是否有天分看語言和情感的表達能力。
說話抑揚頓挫,語感好,語速、語氣、語調合適得當;比喻、擬人、夸張,信手拈來,描述場面時極富畫面感;與人談話極富感染力,有親和力。
情感展露自然得體,不矯揉造作;肢體語言文雅適度,夸張時不令人生厭;面部表情豐富,能將喜怒哀樂展示得淋漓盡致。
老師中有教學天分的人,大都具有上面所說的兩個特征。
四、課堂教學效果看學生的活躍度。
老師填鴨式教學、一言堂;學生死氣沉沉,呆若木雞,睡到一片。這樣的教學還談什么課堂效果。
但是,要知道,課堂的活躍,并不單指場面的活躍:舉手如潮,齊答聲震天。實際上,這樣的課堂教學效果并不好。
需要特別強調的一點,課堂的活躍,是指上課時學生思維的活躍。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時而沉思,時而疑竇頓釋;學生在課堂上敢于質疑,能夠生發出具有深度、值得探討的問題。這樣的課堂,教學效果肯定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