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洛杉磯是一個沒有車就寸步難行的城市,卻不太有人知道洛杉磯在1930年代的石油產量曾經接近全世界石油產量的1/4。
換句話說,洛杉磯是一座浮在油田上的城市。
簡單羅列一下洛杉磯的石油開采史:
16世紀:西班牙征服者使用粘稠的石油來修理船只和密封屋頂。
1866年:Thomas Bard和Josiah Stanford在洛杉磯北部的奧海開始石油生產。
1876年:Star Oil Works在圣費爾南多山脈的Pico Canyon鉆探到石油。
1883年:Pacific Coast Oil Company(后來成為Standard Oil)收購了Pico Canyon公司。
1892年:Edward Doheny在洛杉磯市油田的一個私人住宅下發現了石油,引發了石油鉆探熱潮。
1894年:大約80口油井在洛杉磯生產石油,人口為5萬。
1897年:超過500口油井在洛杉磯生產石油,人口為50萬。
1917-1925年:洛杉磯石油熱潮帶來了一系列大型油田的發現。
1920年:在亨廷頓海灘發現石油。
1921年:在長灘的Signal Hill和圣塔菲泉發現石油。
1923年:在多明格斯山發現石油。
1924年:在英格爾伍德發現石油。
1920-1930年:洛杉磯人口從60萬翻倍至120萬。
1930年代:洛杉磯產生了世界上約25%的石油。
事實上,即便是今天,洛杉磯市區依然活躍的采油井數量也多的驚人。超過380萬洛杉磯居民目前生活在油井(活躍或閑置)四分之一英里(約402米)的范圍內。
如果駕車行駛在洛杉磯的街道,你還能時不時看到低密度社區里的采油設施,只是架子沒那么高了,低調了許多。
這導致了一個結果:在洛杉磯市還沒有對市區范圍內的采油行業作出限制之前,這里的石油非常充足且油價低廉,給當時剛出現的汽車提供了非常好的能源支持。
便宜的油+二戰后開始的高速公路建設,導致私家車在嬰兒潮時期成為大多數家庭出行的主要選擇。當然,采油發生的污染問題,和對石油開采的限制,以及加州上漲的油價那是另一個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