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綠色食品有著明確的規定,分為AA級和A級兩個等級,其中A級綠色食品要求可以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物質;而AA級綠色食品要求更加嚴格,在生產過程中不得使用任何化學合成的肥料、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食品添加劑和其他有害于環境和身體健康的物質,按照有機生產方式生產。[1]
也就是說,綠色食品比一般食品更加注重“無污染”或“無公害”,具備營養與安全雙重優勢。
雖然野菜是大自然中自然生長的,但并不屬于綠色食品。畢竟野菜的質量安全是沒有任何監管的,野菜生長的土壤、環境、水源可能已經被污染,甚至也可能沾有農藥、殺蟲劑。
2021年的一篇文獻報道了吉林省9種山野菜中重金屬污染風險評估情況,9種分別為大家常吃的刺五加、刺嫩芽、蕨菜、蒲公英、柳葉蒿、薺菜、苣荬菜、大葉芹、小根蒜,結果顯示:9種山野菜中5種重金屬污染程度大小順序為Cd>Cr>Pb>As>Hg,Cd、Cr和Pb存在輕度污染狀況,As和Hg污染程度較安全。野生的和人工栽培的相比,野生的對人群存在更大的健康風險。[2]
也曾有實驗對浙江省8個地區的馬蘭、薺菜、水芹90個野菜樣品中鉛、鎘的含量進行了檢測,結果發現3種野菜的重金屬鉛含量超標率達56.7%,不同地區會有差異。[3]鉛攝入超標會損傷神經系統、造血系統和腎臟健康。
所以即便是天然的野菜,也并非就是綠色食品,經常吃還可能對健康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