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體》中人類為了截取三體在地球“審判日號”輪船上的信息,史強把汪淼教授制造出的相當于頭發絲1/10的納米材料飛刃固定在蘇伊士運河兩端,排列的情形如同古箏上的琴弦,因此稱為“古箏計劃”,而飛刃則可稱作“死亡琴弦”了。而后伊文斯乘坐的六萬噸級“審判日號”巨輪在巴拿馬運河上經過了兩根柱子之間,雖然巨船經過時幾乎沒有因為“飛刃”的阻擋而減速,但無形中切割一切物體,存儲三體信息的設備、硬盤、光盤和所有人類叛徒無一幸免。
實際上《三體》中的“飛刃”納米絲正在逐步走進現實,就以風箏線為例,如今它已經從早期的亞麻線、棉線進化到了尼龍線,專業級別的則是凱夫拉線和大力馬線,頭發絲一樣粗細的大力馬線就可提起10斤重物。而在國防軍工和民用工業上都有廣泛的應用的是并稱為三大高性能纖維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芳綸纖維和碳纖維。其中,碳纖維更是被稱為“新材料之王”和“黑黃金”。中國石化上海石化是國內第一家率先突破48K大絲束碳纖維產業化技術的企業。它細如發絲,強度是鋼的7至9倍,還具有耐腐蝕的特性,小到球拍、釣魚竿等產品大到飛機、衛星、導彈等高精尖設備都是它大展身手的領域。而另一種纖維也不甘示弱,由中國石化儀征化制造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的直徑只有0.5毫米,相當于5根頭發絲般細小,但強度是鋼的18倍。這樣的一根細絲的承重力能達到 35公斤,相當于可以吊起一個小孩的重量。港珠澳大橋上的吊索也用到了這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