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記住下面九點,尤其是最后一點:
1、扔掉玻璃心。
世界上最大的幻覺就是你覺得你在獨立思考,實際上只是別人在陪你做游戲,比如“性價比“這個詞。為什么有人喜歡性價比高的東西?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懂,不在沒必要的地方花冤枉錢。不對。你得想一想,是誰提出了這個詞?商家??!正是因為你沒有錢,商家為了賣東西給你,想方設法照顧你的自尊心,才硬生生造出了“性價比”這個詞。他反復跟你強調,你不買貴的,可不是因為沒有錢,而是因為你比別人更懂啊。
玻璃心很脆弱的,看破不說破,哪里需要揉哪里,這才是頂級的營銷技巧。
仔細想一想,你為什么有精力研究性價比?因為你的時間不值錢,否則你就不會把精力花在研究產品上。
商家跟你說,你才是最懂行的,他們都人傻錢多。
你看,同樣一款車型,多了個真皮座椅,居然要加 10 萬元;同樣的手機配置,只是換了個品牌,居然要貴一倍。這不是傻是什么?
不對,一個人要是真傻,他就不會錢多。
他之所以有錢,就是因為他比你聰明、比你堅韌、比你能吃苦、比你有遠見,否則他就不可能成為富人。
你覺得他傻,只是因為你看不懂而已,是你的視野不夠開闊,你時間成本不夠大。
你需要一個理由把一切合理化,商家就幫你找一個;你需要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幻覺,商家就幫你營造一個。有什么樣的受眾,就會有什么樣的產品。
為什么肥皂劇中的霸道總裁一定要娶草根女主角,哪怕她再懶、再笨、再無禮?因為她們在現實中的自尊已經脆弱到經不起一絲一毫的風浪了。
為什么美國大片都是草根拯救世界,一生平淡碌碌無為,突然被蜘蛛咬了一口,馬上擁有了超能力,行俠仗義,受萬人敬仰?因為每一個草根都覺得,他和超人之間就差一個機會。
每一個情節、每一段對話、每一幀畫面,都是精心設計的,讓人陷入幻覺而不自知。
偶爾戳破幻覺,看了一眼真實的世界,他們居然還生氣了。
商家連連道歉:您就是我們的一切,沒有您我什么都不是。您不是草根,您只是在通往偉大的路上;你不是沒有錢,您只是比其他人更懂產品。
越是草根,就越脆弱,就越在乎別人的看法,就越相信自我幻覺,就越難以逃開這個坑。
敢于扔掉玻璃心,才是能賺到錢的第一步。
2、把面子扔到一邊。
越窮,就越好面子,就越怕別人看不起,就越會買貴的東西充門面,就越會導致沒有錢。面子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給的,所謂“他看不起你”,實際是你自己看不起自己。
趕緊把面子扔到一邊,不要管面子,不要為面子付費,看不起就看不起。只有你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么,你可以付出多大的代價,你可以為了實現它舍棄什么,真正讓一個人膽寒的,是這些。
3、樹立自己思維的獨立性。
父母給我們的建議就是一把刀,我們用好了,就削鐵如泥,用不好,就會傷痕累累。
一個孩子一旦長大了(過了20歲),我就不贊成什么都聽父母的。
如果我們的父母是窮人,我們就沒必要聽他們的話,完全豁出去,按照自己的意愿轟轟烈烈活一次,成功了,就是有錢人的祖宗,失敗了,亦無怨無悔。
從小就沒為夢想燃燒過的人,搭理他們干什么。你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要燃燒的人生。
如果我們的父母是百萬富翁,億萬富翁的話,我們聽父母的話,也許會成為百萬富翁,億萬富翁,如果父母本身就很窮,只會變本加厲地培養我們的自卑感。
窮了,你就想省錢,而越省錢就越找不到突破口;窮了,你就想穩定,而越穩定就越抓不住新機會。于是陷入惡性循環。
你說,我一定要擺脫,一定要走出去,應該怎么辦?如果我們感覺到苦逼,一定是有一個苦逼的觀念在折磨我們。
如果你很有性格,父母難受一小會兒,如果你沒性格,父母難受一輩子,天天為你操心……千萬不要被父母的思維誤導,走自己的路,開始他們會難受,時間久了,他們就不難受了。
自己的路自己走,活著,只有一次,灑脫點才帶勁兒。
父母的節約,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嚴重的浪費,不舍得吃不舍得喝,有錢就存起來等貶值。不要怕走冤枉路,不要怕被割韭菜,人生該踩的坑,一個也少不了。
窮的時候不踩坑,富的時候也一定會踩,而且還會更大。小孩子摔一跟頭,馬上爬起來;老年人摔一跟頭,可能就骨裂了,
吃虧一定要趁早,越早,試錯成本就越小,看清世界的代價就越小。
你都那么窮了,別人還能坑你點什么?小的地方盡量多吃虧,盡量多踩坑,才能快速摸清規則、積累經驗,才能在人生最重要的節點突飛猛進、一騎絕塵。
比如之前的新東方,現在的東方甄選,也許在你身上,你也會慢慢發現,當年那些過不去的坎,今天連個小水坑都算不上。
4、把消費壓縮到最低。
消費和投資是矛盾的,錢只有一筆,留給消費的越多,留給投資的就越少。你越是吃喝玩樂,就越沒有錢投資自己,就越跳不出吃喝玩樂的坑,
年輕時越窮,就越要克制欲望,越要把日常消費壓縮到最低,這樣才能省出更多的錢,用于投資,用在未來。
5、舍得為知識付費。
投資不是讓你去買理財產品,而是投資自己。
本金太少,你買任何理財產品都沒用。
最好的投資對象是自己,最好的回報是知識。
把吃喝玩樂的錢省下來,去買書、去學習、去找好的老師。
一定要記得,好的知識,一定是貴的;一定要知道,貴有貴的道理。貴,才能節省機會成本,才能讓你少走彎路。
要學,就找你能承受的最貴的。
正是因為你什么都不懂,才需要走最少的彎路,找到最好的老師。
錢可以再生,而時間不行。
6、該踩坑就踩坑。
不要怕走冤枉路,不要怕被割韭菜,人生該踩的坑,一個也少不了。
窮的時候不踩坑,富的時候也一定會踩,而且還會更大。
小孩子摔一跟頭,馬上爬起來;老年人摔一跟頭,可能就骨裂了,
吃虧一定要趁早,越早,試錯成本就越小,看清世界的代價就越小。
你都那么窮了,別人還能坑你點什么?小的地方盡量多吃虧,盡量多踩坑,才能快速摸清規則、積累經驗,才能在人生最重要的節點突飛猛進、一騎絕塵。
比如之前的新東方,現在的東方甄選,也許在你身上,你也會慢慢發現,當年那些過不去的坎,今天連個小水坑都算不上。
7、尋找不確定性。
越窮,就越安于現狀,就越害怕不確定的事情。而這個世界上真正給你帶來超額回報的,一定是不確定性。
但這有個前提,就是你要有足夠的判斷力,而判斷力就需要學習,需要踩坑,需要拼命積累,需要找最好的老師。
別人不能忍的,你能忍;別人不舍得的,你舍得;別人不敢下注的,你敢下注。這樣,你才有突圍的機會,
越窮,就越不要追求穩定,而是追求未來;越窮,就越不要用時間換報酬,而是要用結果換報酬。
8、切換生態系統。
人是環境的奴隸,你覺得那是你的喜好,是你的判斷。不對,那只是你從小到大的環境強加給你的,只是你沒有意識到,
你的一舉一動,你的為人處世,你的喜怒哀樂,都會被環境不斷影響,以至于讓你覺得,這就是你。
你覺得自己是個旱鴨子,只是因為你生在內地;你覺得豆腐腦不能加韭菜花,只是因為你生在南方;你覺得開個大奔回去就是光耀門楣,只是因為你周圍的人都這么認為。
魚,最難意識到的就是水的存在。
所以,你一定要有超我意識,站在上帝視角重新審視自己,重新審視你本來的樣子。
既然環境可以塑造人,為什么不能塑造成我想塑造的樣子呢?為什么不能主動選擇一個塑造自己的環境呢?你要做的就是:切換生態系統。
離開你的初始環境,離得越遠越好。
農村就是一座荒蕪的城。
在村里,沒有好消息,只有壞消息,誰家買車了,誰家小孩讀大學了,無人問津。
誰打牌輸掉了房產,誰家老婆被人睡了,誰家小兩口離婚了,誰家的兒子修理老人了,大家對類似的信息一向比較感興趣,人類的悲傷并不相通,別人的痛苦,就是大家的快樂的源泉。
誰誰倒血霉了,大家笑逐顏開,津津樂道……
走出去,去最大的城市,去競爭最激烈的地方,去頂尖人才最多的地方,那是另一番天地;去你之前想去但是從來沒去過的地方,去看、去模仿、去學習。
你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對的,但你一定知道,大方向肯定是對的;你可能不知道過去哪些是錯的,但你一定知道,大概率很多地方都錯了。這就叫超我意識。
9、在大環境降速之下,不要自怨自艾。
很多人覺得經濟不行,但這可能是一個新常態。我們選不了自己所處的年代,但剛經歷過高速列車般的四十年,即便增速下降,但現階段和歷史任何一個階段比,也不差。
比如,一個基礎的運營,你只需要做的是耐心、思考、研究、同理心。一個基礎的銷售,也需要做這些東西,有什么不能干的呢?
經常有人說自己找不到工作,千難萬難,我說這不瞎扯嗎?任何一個店都需要銷售,因為銷售這是低底薪加提成,你憑什么不能干呢?
說一個特別簡單的事兒,對于身上沒有明確技能標簽的人來說,只能去做萬能油行業。而萬能油行業就是努力銷售,想那么多沒有用。
你看《風吹半夏》里的許半夏,《都挺好》里的蘇明玉,這些人就是拼命銷售呀。
對于很多人來說,你沒有資格迷茫,你沒有自己特別的一技之長傍身的時候,你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銷售,銷售自己,銷售產品,不停的銷售。
你說做銷售有沒有前途?有什么沒有前途的?銷售本質上是一個任何行業都需要,并且在任何行業都有可能賺到大錢,并且有可能能讓你在這個行業里讓自己變得更好的行業。
對于很多人來說,你沒有資格去糾結。因為當你自己不知道該干什么的時候,你現在就應該馬上入場去做一個銷售,去一個房地產案場做一名銷售,去鏈家做一名銷售,去任何一個店做一名銷售。
本質上萬能的工作就是這些。在北京,做保安做成保安頭子也能年入50萬,做客服也能做成公司主管,做銷售也能做成銷售總監。萬能的行業有什么不能做的?當然能做。
你要在這個過程中,讓領導看到你這個人是靠譜的,是有耐心的,是有同理心的。同時認清自己的缺點,努力改正它。
你不是想塑造自我嗎?
來。這樣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