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點說,就是心臟原有的戒律被打亂。原來心臟是按照自己的規(guī)律是一收一放,收回來含氧量低的靜脈血,放出去含氧量高的動脈血。一次心跳就是一個循環(huán)。
當出現(xiàn)惡性心律失常時,患者的心臟處于不正常的狀態(tài),血液收不回來也放不出去,心臟肌肉收縮處于異常抽筋狀態(tài)。
這種情況,最有效的措施就是AED,也就是自動除顫儀,電一下,讓心臟重新啟動,繼續(xù)它的一收一放自動節(jié)律,人就過來了。
因為人的大腦有一個非常不友好的缺點,它特別嬌貴,對氧的消耗又完全依賴于血液循環(huán)。一旦缺氧,人很快就會陷入昏迷,大腦細胞一旦缺氧,會逐漸死亡,這個過程只需要幾分鐘,甚至不可逆。所以才有黃金三分鐘,黃金五分鐘,黃金十分鐘的說法。
心肺復蘇的關鍵點,即是心臟恢復,也是腦功能的恢復。
這種級別的比賽,醫(yī)療保障成這個樣子,也是讓人嘆為觀止的。我們一個地級市,舉辦大型活動,都有專門的急診急救保證團隊。保證第一時間有專業(yè)人員參與搶救。
醫(yī)療團隊到處,不判斷患者的意識,呼吸,循環(huán)情況,不就地搶救,太不專業(yè)了。
對于急診醫(yī)生來說,看的心痛的想罵人。
逝者已逝,我想對于我國的急救事業(yè)來說,是個普及急救概念的典型事件。
每年都有各種年齡段的人出現(xiàn)運動性猝死,這種猝死并不是年輕人的專利,前幾年馬拉松惡劣天氣死的那個人,也非常可惜。大型賽事的安全保障,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是運動員的最后一道保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