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無論是從考試難度、考試流程、上課方式還是方方面面的匹配程度來說,非全日制研究生都比全日制研究生更適合備考時間少、畢業多年基礎弱的職場人。
我們以江湖上在非全日制考研方面名聲頗大的MBA工商管理專業為例,來從各個角度來分析非全研究生的“好考程度”(MBA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不同的學制)。
1、考試流程
正常情況下,研究生考試的流程是10月報名,12月筆試,3、4月復試,基本上所有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專業都是這樣的。
但是MBA這個專業很特殊,它的培養目標是企業的高級管理者或者職業經理人,所以更重視考生的工作年限、工作經驗、工作能力等,對筆試能力反而沒有多高的要求。因為擔心“先筆試再復試”會刷掉一些工作經驗豐富、但是畢業多年筆試能力較弱的優質生源,所以許多院校的MBA項目會把復試提前到筆試之前進行,先審核考生的綜合實力,達標的話就給這些優質考生一個低分錄取的承諾。
而像這樣把“復試提前到初試”之前進行的操作,也被稱之為“提前面試”或“預面試”。
在這樣的流程的作用下,考生除了能獲得低分錄取的權益外,還能把報考的主動權牢牢地握在自己手里——即考生可以參加多所院校的提前面試,如果沒通過或者沒獲得優秀,可以直接換一所學校再試,考生擁有很大的試錯空間。
一般情況下,只有非全日制考生能參加提前面試,全日制提面的院校非常少。這也就是我為什么說非全比全日制好考的原因之一。
2、擬錄取最低分數
注意看,我這里說的是擬錄取的最低分數,不是復試分數線。
很多同學看到某個學校某個專業官網劃定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復試分數線是一樣的,就真的覺得達到這個要求的分數線就能進復試就能被錄取。
但其實不然,分數線是一回事,能不能進復試、進復試能不能被擬錄取又是另一回事。
首先并不是達到分數線就一定能進復試,因為學校會根據考生的初試成績進行排名,按照招生人數的百分比劃定進入復試的人數;其次進入復試之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擬錄取的時候面臨的最低分數是完全截然不同的,基本上全日制考生會比非全日制考生的分數要求高很多。
我們以23年北郵MBA的一志愿擬錄取情況為例(如下表):你會發現,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分數線是一樣的,都是177/41/82,但是從最終的擬錄取情況來看,全日制錄取的最低分段都在191-200分之間,且只有2個人;而非全日制錄取的最低分段則在171-180之間,且這個分數段有39個人。
所以,非全的擬錄取的分數比全日制擬錄取的分數要求低很多,這是我說非全比全日制好考的另一個原因。
3、招生人數
招生人數也是判斷考研難度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維度,招生人數越多,難度越小;招生人數越小,難度越大。一般情況下非全日制的招生人數會比全日制多很多。
以23年天津大學MBA的招生人數為例,全日制MBA最終擬錄取46人,非全日制MBA共計擬錄取503人,是全日制的10倍之多。
綜上,無論從哪個維度分析,非全都比全日制好考很多,對于工作忙碌備考時間少、畢業時間長筆試能力弱的在職人員而言,非全一定是最為適合的研究生類別,并且非全的上課方式一般是周末或者集中授課,不用辭職就能拿到研究生雙證,也更符合職場人的讀研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