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專業簡介
儲能是新興產業,國家戰略。以光伏、風電、氫能、動力電池,智能電網等為代表的新興能源與系統,發展勢頭迅猛,人才需要強勁,具有系統性思維、能夠跨領域開發新技術的人才缺口巨大,對具有戰略性思維和創新創造能力的人才需求迫切。天津大學作為首批獲批國家儲能技術產教合創新平臺的高校之一,集成電化學、新材料、氫能、智能電網和儲能經濟與政策領域的優勢力量,全面建設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為國家培養儲能領域的“高精尖缺”人才。
(2) 專業特色
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匯集天津大學機械學院、化工學院、材料學院、自動化學院、經管學部等優勢資源,在天津大學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上進行培養,旨在培養一批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前瞻性判斷力、跨學科理解能力。具備創造性思維和領導力,能夠引領儲能技術進步與產業發展的卓越工程師和科學家。
1.高水平師資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成山擔任專業建設負責人,整合天津大學優勢資源,包括 4 個A類學科, 9 個省部級及以上重點實驗室, 4 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以及由 3 名院士、 18 名“長江學者”“杰青”、 1 名國家級教學名師、 30 余名“優青”“青千”人才,其中包括國家級領軍人才 20 余人、國家級青年人才 40 名他們共同領銜的 400 余人跨學科科研教學團隊,全面開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
2.教學科研一體化
圍繞儲能產業技術發展和儲能“高精尖缺”人才培養的重大需求,瞄準燃料儲能、電化學儲能、儲能裝備與系統、儲能安全與運維、儲能經濟與政策研究五大領域,實行多主體共建、多渠道投入、多形式共享、多階段銜接的運行機制,統籌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各方資源,在平臺進行教學科研一體化建設。
3.本碩博培養一體化
實施本研貫通培養機制。打破本研學制壁壘,在全系統概念下建設專業核心課程,建立跨學科思維和系統思維,通過本研貫通、本研互代等模式,提高學習效率,實施導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促進個性化發展。
4.“1 + N + X" 產學研合作新模式
以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為主體,校內各優勢學料為支樘,聯合儲能行業龍頭企業,對標現代化企業人才需求,采用校企雙導師制培養,為學生今后到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入開展儲能理論研究并發展成為戰略科學家,或到國家電網、大唐等國家大型企業以及寧德時代等頭部民營企業開展儲能產品研發并發展成為系統總師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