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和食物過敏雖然都能引起腸道不適,但它們的機制和癥狀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區分這兩者的方法:
乳糖不耐受
機制:
乳糖不耐受是由于體內缺乏乳糖酶(lactase),無法有效分解乳糖(存在于牛奶和乳制品中的一種糖)。
癥狀:
發作時間:
通常在攝入乳制品后30分鐘到2小時內出現癥狀。
診斷方法:
- 乳糖耐受測試:通過攝入一定量的乳糖后測定血糖水平變化。
- 氫氣呼氣測試:攝入乳糖后測定呼出氣體中的氫氣含量,氫氣含量升高表明乳糖未被完全消化。
- 排除法:通過短期停止攝入乳制品,觀察癥狀是否改善。
食物過敏
機制:
食物過敏是免疫系統對某種食物中的蛋白質產生異常反應,通常涉及免疫球蛋白E(IgE)。
癥狀:
- 皮膚癥狀:蕁麻疹、濕疹、瘙癢
- 呼吸道癥狀:呼吸困難、咳嗽、喉嚨緊縮
- 消化道癥狀:腹痛、嘔吐、腹瀉
- 嚴重情況下可能出現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
發作時間:
通常在攝入過敏原后幾分鐘到2小時內出現癥狀。
診斷方法:
- 皮膚點刺試驗:在皮膚上滴加少量過敏原,觀察是否出現過敏反應。
- 血液測試:測定血液中特定IgE抗體的水平。
- 食物挑戰測試:在醫療監督下逐步攝入疑似過敏原,觀察是否出現過敏反應。
區別要點
- 癥狀類型:乳糖不耐受主要表現為消化道癥狀,而食物過敏可以涉及皮膚、呼吸道等多系統。
- 發作機制:乳糖不耐受是因為酶缺乏導致的消化問題,而食物過敏是免疫系統的異常反應。
- 診斷方法:乳糖不耐受可以通過乳糖耐受測試和氫氣呼氣測試診斷,而食物過敏需要通過皮膚點刺試驗和血液測試等方法診斷。
對癥治療
- 乳糖不耐受:避免或減少乳糖的攝入,可以選擇乳糖酶補充劑或無乳糖的乳制品。
- 食物過敏:完全避免攝入過敏原,嚴重情況下需要隨身攜帶抗過敏藥物如腎上腺素注射器。
通過了解上述區別和診斷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對癥治療,確保寶寶的健康和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