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80年代-90年代,計劃生育政策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在生育一個獨生子女后,大多數的育齡女性選擇了安全長效的避孕方式——安裝宮內節育器。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部分女性到了垂暮之年。
那么,已經榮升為外婆、奶奶的女性朋友,又是如何正確處理陪伴她們大半輩子的節育器?是不管它,繼續讓它呆在子宮里還是將它取出呢?
可能很多人會認為“絕經之后,子宮縮小,放置了幾十年的環都嵌在了子宮內膜里,取的難度可能較大,而且取的時候可能會很疼,所以就等它繼續留在子宮里吧,反正也沒什么其他癥狀”。
不管是什么樣的節育器,對于身體而言,始終屬于異物。
絕經后我們女性會出現一系列的生理變化:陰道萎縮、子宮頸萎縮、子宮萎縮;節育器也會隨著時間的變化發生老化甚至金屬溶解。
節育器作為異物長期刺激壓迫已經萎縮的子宮壁,可導致下腹疼痛、腰骶部脹痛及陰道流血等不適。隨著絕經年限延長,若再合并一些內外科的疾病,取環手術會更加困難。
宮內節育器在絕經后半年至1年內取出。
絕經2年以上,陰道子宮頸萎縮明顯者,應先行子宮頸準備后再實施手術。
絕經后出血者,建議宮內節育器取出的同時行分段診刮,刮出物送病理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