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效果不錯,但一年后,何麗還是讓孩子停了藥,因為副作用“太大了”。
“打生長激素的這一年里,孩子各方面表現和反應都不好?!焙嘻愓f,比如經常出現感冒、發燒等癥狀,卻找不到生病的原因,并且每次上完體育課后,孩子總感覺肌肉酸痛,早晚還會出現不明原因的頭暈癥狀,“這些情況在打激素前從未有過”。
同樣因為注射生長激素后而出現副作用的,還有北京居民蘇青的女兒小禾。
小禾今年9歲,身高134厘米。一般來說,這個身高處于正常水平,但小禾在私立醫院檢測出骨齡偏大兩歲,于是她聽從該院醫生建議,讓孩子補充生長激素來“追高”。
打完生長激素的第一天,孩子就出現明顯的不適癥狀,頭暈嘔吐,完全無法進食,必須平躺才能緩解,情況好轉一點時喂一些水,也會很快吐出來。第二天,孩子的頭暈癥狀有所緩解,但仍無法正常進食。第三天凌晨,孩子開始發高燒,吃了退燒藥后逐漸退燒,但頭暈癥狀加重。直到第四天,各種不適癥狀才有所緩解。
蘇青聯系醫生咨詢情況,醫生解釋說孩子惡心嘔吐的癥狀可能是顱內壓升高導致的,不過之前沒有遇見過反應這么大的患者,其他人一般半天左右就沒事了。
醫生建議等癥狀緩解后再試著減量打,但看到孩子對生長激素的排斥反應如此大,蘇青不敢冒險。“這種情況下,醫生還讓我們繼續打針,不知道是真覺得沒有問題,還是為了掙錢什么都不在乎了?!?/div>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家長對孩子的身高焦慮容易被非正規醫療機構利用并放大。目前,市場上的生長激素針劑一般包括三種類型:短效粉劑、短效水劑和長效水劑,價格依次升高。兩種短效針劑需要每天打,粉劑每月花費1000多元,水劑每月需花費3000多元,體重越高花費越高。長效水劑價格最高,每周打一針,每月需要6000多元。對于那些不愿意或者沒有條件每天打針的患者,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有機構建議家長選擇長效針劑。
有業內人士稱,一些非正規醫療機構利用家長想讓孩子增高的迫切心理,把生長激素吹捧成“增高神藥”,醫生在開指標時,將各項指標正常的兒童填寫為不正常,以便后續接種。其實生長激素分泌正常的兒童是不能注射生長激素的,否則容易導致內分泌系統紊亂等問題。
記者從浙江某三甲兒童醫院了解到,如果孩子身高較嚴重偏離平均身高,存在要打的可能,也必須達到疾病狀態的矮小才有必要使用生長激素治療。同時還要注意,有些特殊的矮小性疾病不適合甚至禁忌生長激素,如軟骨發育不全,生長激素就不太適合;Bloom綜合征也應禁用生長激素。
“要不要注射生長激素,一定要找??漆t生做嚴格的評估。”河北某醫院一名兒科醫生向記者介紹,即使經醫生評估身體狀況可以打生長激素,也有可能產生副作用,比如血糖升高、內分泌紊亂,部分兒童還可能出現甲狀腺機能減退,或者伴有關節疼痛、脈管綜合征、肌痛、僵硬等。
感謝您的支持,請隨意打賞。您的贊賞將鼓勵我繼續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