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注意,光的波粒二象性是體現出人們在觀察與光有關的現象時,光所體現出的兩個矛盾性的統一(即粒子性與波動性的統一),你可以理解為光的波粒二象性是光的“一體兩面”。人們在引出所謂“波粒二象性”的概念時,是基于對一些宏觀及微觀過程或者實驗結論的總結,說的直白一些就是:人們通過實驗觀察到光既能在一些過程中獨立地表現出了波動性,又會在另一些過程中獨立地表現出粒子性,眾所周知著名的楊氏雙縫干涉實驗,以及夫瑯和費衍射實驗等毋庸置疑地突顯出了宏觀過程中光所表現出的波動性,所以人們很顯然的就總結了光在宏觀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干涉、衍射現象,從而構建出了一套完整的“光的波動學說”,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發現一些微觀過程中,光的波動性失去了絕對性的價值,很多微觀過程必須要引入“光的粒子性或者量子性”才能解釋,這里就包含了著名的“光電效應”以及“康普頓效應”,在這些涉及微觀過程的實驗中,光的波動性顯得不是那么重要,而是突顯出了它的粒子性,也就是說在這些過程中光總是對外呈現出某種“顆粒性”,從而完成這類微觀過程。綜上所述:光的波粒二象性是光這個物理體系的“一體兩面”,在宏觀現象中光波動性是被我們所察覺的重要性質,而在微觀過程中光的粒子性是被我們察覺的又一個重要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