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財稅,一個特點是財,即集體財富的貨幣化變現,另一個是稅,本身是要轉嫁到市場層面的壓力,比如居民花高價錢買來本身就是集體的土地使用權,或者說,過去房地產的高增長為地方提供了幾十萬億的稅收,從個支撐各類公共開支,比如大基建和城市公共福利等,當然各個環節油水自然也很大,畢竟是居民部門40%的杠桿和過去幾輩人繼續的財富換來的。
這個階段典型的特征就是存量資產貨幣化衡量,再進入市場,對貨幣的要求也是極高的,比如常年高于名義GDP的貨幣供應M2,不動產的另一個基本特征就是流動性往往差一些,貨幣的乘數自然也低一些,另一個特征就是宏觀杠桿率的疾速飆升,很大程度上政府的低赤字背后是企業部門和居民部門為極高的土地稅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