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用糾結么,當然是有五險一金工資到手3000元了。
個人認為,五險一金是我們的隱性收入。所謂五險,其實有個人扣款的只有三險:養老,醫療和失業。這三險,最終由個人扣款項和單位承擔項共同組成。剩余兩險:工傷和生育,都是單位承擔。一金就是住房公積金,現在有的單位是兩金,即:住房公積金和職業年金。這兩金也是個人扣一部分,單位承擔一部分。
養老保險,就拿我們單位來說,個人扣款按工資應發的8%扣,單位部分按應發項的20%承擔,現階段看不出收益,只能等到退休之后才能體現養老保險的好處。
職業年金,個人扣款4%,單位部分8%,和養老保險的性質一樣,也要等退休后才能體現。
醫保,個人扣款2%,單位部分4%,醫保每月還會在醫保卡里返錢,返回來的錢比個人扣款項要多,這個錢是可以自己支配的,只能用于看病,藥品購買。醫保連續繳費滿25年,退休之后也可繼續享受醫保,每月卡里還會返錢。
失業保險,個人0.5%,單位同比例。沒用過,不知道。
生育,單位承擔部分0.5%,這是個非常好的險,也沒用過。
工傷,單位部分0.2%。工傷保險出險的話,涉及工傷認定,工傷認定由人社局負責。
住房公積金,個人10%,單位10%,錢都打到自己的公積金賬戶里,單位部分不納入統籌基金。
所以,工資到手3000的話,其實就是應發項的76%,反算回去,應發項大概4000左右,而所有的單位部分,最終也是自己的隱性收入,再在4000的基礎上剩以1.43,那就是5644。
所以這么看,還是單位給交五險一金劃算。
自己按靈活就業人員交的話,五險這一塊,相當于個人部分和單位部分都是自己承擔,并且,靈活就業人員有固定的基數檔位,這個基數是每年都會漲的,財力不夠的人,只能按最低檔來,而工資的應發項實際要比最低檔要高,最后能享受的社保待遇也不如單位按工資比例交的高。
而靈活就業人員在兩金方面,就我們這里,好像還不能自己交,除非掛靠單位,自己承單個人部分和單位部分。
因此,長遠看,還是找一個能給自己交五險一金的單位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