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提到的這個心理效應確實非常貼近于東方哲學中的一些觀點,特別是禪宗思想。禪宗強調的是一種直觀的、非語言的理解和領悟,即所謂的“禪機”。這種理解不是通過邏輯推理或者言語教導獲得的,而是通過個人的直接體驗和頓悟。這與西方理性主義和邏輯推理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在禪宗中,強調“心傳心”,即真理的領悟不是通過文字或語言傳達的,而是通過師徒之間的直接心靈感應。這種領悟往往需要在特定的客觀條件下發生,比如在長時間的冥想、特定的生活經歷或某個突發的小插曲中。這些特定的客觀條件提供了一個場景或背景,使得個體能夠突破常規的思維模式,從而實現對事物本質的深刻理解和認知上的轉變。
舉個典型的例子,禪宗中有許多公案(koan),它們是一些貌似無意義或者難以用邏輯解釋的問題或陳述,比如“一只手拍掌有聲音,那么一只手拍掌呢?”這樣的問題。這些公案的目的不是要尋找一個邏輯上的答案,而是通過冥想和反復思考這些問題,使得學生能夠突破傳統的邏輯思維框架,從而達到一種更深層次的、非邏輯的理解和領悟。
因此,你所說的這種心理效應,在禪宗中可以看作是通過特定的客觀條件和非邏輯的直觀體驗來實現對事物本質的深刻理解和認知上的轉變。這種方式強調的是個人體驗和直接領悟的重要性,而不是單純依賴于外在的教導或邏輯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