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中,"公攤面積"是指在某一住宅項目中,除了住戶私有部分以外,所有業主共同擁有的部分,如樓梯、電梯井、走廊、物業管理用房等。買房時,房子的總價通常是由私有面積和公攤面積共同決定的,即總價=單價×(私有面積+公攤面積)。如果政策規定取消公攤面積的計算,那么房子的總價理論上應該是基于實際可使用的私有面積來計算。
如果公攤面積取消,理論上開發商不能簡單地直接漲單價來補償,因為這樣會導致消費者實際購買的私有面積單價提高,總體購房成本增加。但是,實際操作中,開發商可能會調整項目的定價策略,例如提高裝修標準、增加配套設施等方式來間接提高房子的總價,以此來保持或提升項目的利潤空間。
需要注意的是,房價的形成機制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土地成本、建設成本、市場供需關系、政策調控等。因此,即使公攤面積取消,房價是否上漲還需要結合具體的市場情況來分析。購房者在購房時應仔細了解相關政策,并與開發商明確交流房價的構成方式,以便做出合理的購買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