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起來像是背誦的答案,分數自然不會高,這類情況通常分數略低于平均水平。我曾作為面試官參與兩次招聘面試,發現考生們的著裝和舉止大同小異,難以拉開分數差距。
答題時,如果考生開頭結巴,緊張到不敢抬頭,通常意味著他對題目理解不夠深刻。當他試圖展現最佳答案時,內心的空虛與矛盾顯露無疑,難免會出現卡頓。相反,當考生在某段內容上表現出自信,敢于直視面試官,表達流暢時,通常會吸引面試官的注意,使其更加聚焦于考生的回答。那天,至少有十名考生展現出這種情況,他們自信流暢的部分雖然不錯,但卻題目不切題,有的甚至完全不相關,顯得牽強附會。這樣的答案,該如何給分呢?
還有不少考生不顧是否恰當,思考不足半分鐘就開始套用名言警句,然后順著這些名言警句展開討論。但當名言警句本身就不甚貼切時,他們的論述又能有多精彩呢?
這兩種情況都顯示出考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雖然聲音洪亮、表達流暢,答題結束后自我感覺良好。
面試官聽后可能會這樣評價:嗯,整體表現不錯,但內容讓人摸不著頭腦,就給個平均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