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要按順序逐題看答,而不是先看完所有題目再一起答。
為何如此?
從考官角度分析,他們在考場中等待考生思考時,有一定的耐心限度。考生在一分鐘內開始答題,考官耐心最佳;一分半鐘內開始,耐心尚可;兩分鐘內開始,勉強可以接受。超過兩分鐘,考官耐心明顯下降,可能會感到焦慮、不耐煩或為考生著急。若是下午面試,考生超過兩分鐘思考,疲憊的考官可能會打瞌睡。這時,考官主觀上不太可能給出高分。
若考生看完所有題目再答,思考時間必然超過兩分鐘,甚至五分鐘或更長,造成現場冷場,考官耐心降至最低。
從考生角度看,逐題看答能專心思考當前題目,答完一題再看下一題,如同攻克一個又一個堡壘。若先看完所有題再答,一旦遇到難題,可能會焦慮,影響整體表現。考生在思考時僅確定大致思路和關鍵詞,具體答題時才組織語言,靈感常在此時迸發。例如,第一題的靈感可能在到第四題時已忘記。
有人或許會說,可以記下來。
但考場時間緊迫,不允許記下所有內容。
我每次擔任面試主考時都會提醒考生:逐題看答,一題接一題。盡管如此,仍有考生詢問答題方式,或不問直接看完所有題目后集中答題。面對這種情況,我也感到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