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出生于改革開放時期,常被冠以“自私自利”“格格不入”“目中無人”的標簽,被視為一代廢青。
90后常被稱為被網吧毀掉的一代。
00后則被認為是被手機摧毀的一代。
幾乎每個新一代都曾被前輩批評為被毀掉的一代。
然而,真的有那么多被毀掉的一代嗎?如果遇上不稱職的父母,子女本身就已經足夠不幸。
99%的窮人難以擺脫自己的社會階層。他們的命運似乎在出生那刻就已大體注定。
窮人往往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孩子,因此孩子常被留在家鄉由老人撫養,而此時網絡又如此發達。
隨著手機的普及,許多農村孩子沉迷于游戲或短視頻。
大多數農村孩子只能就讀于技校或中專,有些甚至提前輟學出來工作,以支援家庭。
他們繼承了父母的生活軌跡,因此很多窮人非常憎恨游戲公司,憎恨騰訊,憎恨抖音,認為孩子的未來被這些公司所毀。
實際上,每個人最初都是父母的影子,遺傳、習慣、語言、思維方式、膽量、自控力……
這些都是從父母那里繼承或培養而來。
富裕家庭的孩子從小就聽著父母談論商業,如何吸引窮人的注意力,用金錢控制他人的時間,讓他人愿意為自己貢獻財富……
而窮人家的孩子則被教導要寬容忍讓,做個聽話的孩子,尊敬老師和領導。
因此,并不存在孩子被外界事物所毀的情況。如果父母不成功,孩子很可能也難以成功,他們的命運似乎在出生時就已被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