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是用來形容在某些熱門領域或行業中,直接從事該領域的主營業務(如淘金)的人還沒有獲得顯著的成功或財富,而為這些領域提供工具、服務或相關配套設施的人(如賣鏟子的)卻已經獲得了顯著的經濟利益或成功。這里的“淘金”比喻為直接從事某個熱門或有潛力的行業,而“賣鏟子”則比喻為提供給這個行業所需的工具、服務或基礎設施。
這句話的由來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期的美國加利福尼亞淘金熱時期,那時許多人涌向加州尋找黃金,但真正發財的往往是那些賣給淘金者鏟子、牛仔褲等工具和必需品的商人。如李維·斯特勞斯(Levi Strauss)通過銷售給淘金者堅固的工作褲(后來發展成為著名的Levi's牛仔褲)積累了財富。
這句話在現代經濟活動中的應用非常廣泛,特別是在技術創新和創業領域。例如,在互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領域,直接從事這些技術開發的公司可能還在探索盈利模式,而為這些公司提供云計算服務、軟件開發工具、市場推廣等服務的公司卻可能已經獲得了穩定的收入和快速的增長。這句話強調了在一個生態系統中,提供基礎設施和服務往往是一個穩健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