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層和預期使用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預期使用者是指那些可能依賴于審計報告來做出決策的實體或組織,包括股東、債權人、投資者、政府機構、利益相關者等。而管理層則是企業的高管人員,負責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雖然管理層可能也是預期使用者之一,但他們并不是審計報告的直接受眾。管理層和預期使用者在使用審計報告時所...
回答于 2023-04-25 18:52
審計的基本目的在于對企業進行全面的審核,以保障投資者、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方的權益。具體來說,審計的目的包括:保證企業賬目的準確性和真實性。發現企業內部控制機制的缺陷,在提供改進建議的同時,為企業提供風險預警。評估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為投資者和股東提供可靠的決策依據。總的來說,審計是保障企業和各...
回答于 2023-04-25 18:51
審閱的有限保證是指對企業財務報告進行審閱時,審計人員只對財務報表進行表面審查,不對財務報表的真實性、準確性進行全面審計驗證,因此無法提供與審計同等的保證。具體來說,審閱的有限保證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1.審閱目標的限制:審閱只能針對企業的財務報表,不能涉及到企業內部控制和附加信息等方面的審計工作。2.審...
回答于 2023-04-25 18:51
固有風險指在考慮相關內部控制之前,某一認定易于發生錯報的可能性。它是由某一事項的內在性質、外在環境等決定的,獨立于內部控制存在的風險。在審計中,識別和評估固有風險可以幫助審計人員確定適當的審計程序,并提供決策基礎。審計人員在評估固有風險時需要考慮事項的本質、相關法律和法規、經濟環境和其他因素。固有風...
回答于 2023-04-25 18:51
對于這個問題,我認為管理層應當允許注冊會計師接觸所有必要的相關人員。首先,注冊會計師作為企業財務報告的審核者和監督者,需要全面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內部控制體系,才能夠做出合理的審計意見和建議。如果管理層限制了注冊會計師接觸相關人員,就可能導致注冊會計師無法獲取必要的信息和數據,影響審計工作的準確性和...
回答于 2023-04-25 18:51
保證審計結果的準確性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首先,審計人員需要根據適當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如會計準則和法律法規,以及財務報表的披露要求等,對企業的財務報表進行審核,以確認其是否真實、準確和合理。其次,審計人員還需要通過采用適當的審計程序和方法,獲得充分可靠的審計證據,識別并排除可能導致財務報表失真的風險...
回答于 2023-04-25 18:50
隱瞞成本費用是指企業在編制財務報表時故意隱瞞或少報某些成本費用,旨在通過虛增利潤來掩蓋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隱瞞成本費用是一種不當利潤調節行為,違反了財務會計中的完整性認定原則。隱瞞成本費用常常表現在以下幾種情形:將某些成本費用記在非成本類賬戶中,如將廣告費用記為銷售管理費用。將某些成本費用計入未確認...
回答于 2023-04-25 18:50
審計業務的最終產品是審計報告和后附財務報表,是因為:1. 審計報告是審計人員對企業財務信息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的評價。審計人員根據審計準則對企業的財務信息進行檢查和評估,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活動提出意見和建議。2. 財務報表是企業向外界公開其財務信息的重要途徑。財務報表能夠直觀地展示企業的財務情況,讓...
回答于 2023-04-25 18:50
審計可以提供以下幾方面的建議,幫助財務報表預期使用者更好地利用相關信息:1. 建議改進內部控制:審計會對企業的內部控制進行評估,發現存在的問題后將就如何改進提出建議。2. 建議完善財務報表:審計會檢查企業財務報表是否真實、準確、完整,如果存在問題會提出改進建議。3. 建議優化企業經營:審計會對企業的經營狀況...
回答于 2023-04-25 18:50
政府審計和注冊會計師審計在發現問題后的處理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政府審計主要依靠行政手段來保障審計結果的貫徹執行,通過向上級機關匯報、公開透明等方式來加強對被審計對象的監管和控制。政府審計機關還可以將審計結果上報于立法機關,推動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而注冊會計師審計則主要是向客戶提供審計報告和建議,協...
回答于 2023-04-25 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