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進食時,異物進入上下呼吸道的任何一個部位都會使呼吸運動不暢或完全中斷,稱為氣道異物阻塞。
異物堵塞一側支氣管時,常常出現咳、喘、憋,呼吸快而困難。
如果發現有人突然說不...
如圖所示,進食時,異物進入上下呼吸道的任何一個部位都會使呼吸運動不暢或完全中斷,稱為氣道異物阻塞。
異物堵塞一側支氣管時,常常出現咳、喘、憋,呼吸快而困難。
如果發現有人突然說不出話,面部口唇的顏色變得青紫,昏迷倒地,嚴重者出現呼吸困難、出冷汗、煩躁不安、失音、甚至窒息等。
當您的朋友如果有以上表現時,還是在進食期間發生的,那他大概率是氣道異物阻塞了,就是我們常說的梗住了。
如果患者神志清楚,會感到極度痛苦,常常不由自主地將手緊貼在頸前的喉部。

他們在這個過程有都有一個特征手勢——“V”手勢,這個姿勢在醫學領域中非常出名,即“海姆立克征象”。(請注意:呼吸通道的梗塞,超過4分鐘就會危及生命,超過10分鐘,損傷幾乎不可恢復)
這時趕緊撥打120,在120到來時之前,別愣著,采取急救。
急救,是一場跟死神的賽跑。
“剪刀、石頭、布”的方法就來了,即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生命的擁抱)
(1)首先站在患者背后,雙手臂環繞并抱住您的朋友——生命的擁抱。

(2)剪刀:就是兩指并攏,放在肚臍上方 2 橫指位置。

(3)石頭:就是緊握拳頭,拇指側的拳眼要頂住 2 橫指。

(4)布:就是剪刀手變布,像布一樣包住拳頭。

(5)然后用向內上方的力反復用力沖擊,直到異物排出。

其原理并不復雜,即用外力沖擊腹部和膈肌下的軟組織,產生向上的壓力,壓迫兩肺的下部,驅使肺部殘留的空氣形成一股氣流。
這股氣流帶有沖擊性和方向性,能夠在氣道內長驅直入,從而就有可能將阻塞氣道的異物驅除。
以上急救方式僅針對1歲以上、意識清醒的非妊娠期朋友。
那么肯定會有好奇的朋友問那1歲以下的呢?孕婦呢?
1、處于一歲以下兒童或嬰兒
將孩子面部朝下放在施救者的前臂上,頭低于軀干,一手捏面部兩側同時托住頸部,用另一只手掌根部在孩子背部兩肩胛骨中間快速有力地拍打5次,觀察孩子的反應及有無異物咳出。

若沒有咳出異物,把孩子翻轉,使孩子躺在施救者大腿上,仍然頭低臀高的體位。
施救者一手中指和食指并攏,沖擊孩子前胸部兩乳頭連線中點,動作需要輕柔但快速,沖擊5次后觀察孩子的反應,反復操作直至咳出異物(失去反應時進行心肺復蘇)。

2、孕婦及肥胖患者
采用胸部沖擊法,姿勢不變,沖擊的位置在胸骨下半部分,將左手虎口貼在患者胸骨下端,不要偏離胸骨,以免造成肋骨骨折。

3、獨處時自救
如果自個不小心被食物梗著了,而周圍又沒有可以幫助你的小伙伴,怎么辦?

首先冷靜下來,可以用自己的拳頭沖擊腹部,或者借助圓頓的椅背向上沖擊上腹部,快速向上沖擊直到異物排出。
但異物梗阻發生時不一定能做出正確的反應,所以還是要第一時間向他人求助。
【注意】
(1)海姆利克急救法僅適用于異物吸入氣道,且不要在看似氣道梗阻,但仍能說話、呼吸的人身上。
(2)魚刺卡喉不可用此法處理,請立即前往醫院取刺。

(3)如果患者呼吸道部分梗阻,氣體交換良好,就應鼓勵患者用力咳嗽,并自主呼吸;如患者呼吸微弱、咳嗽乏力或呼吸道完全梗阻,則立刻使用此手法。
(4)搶救成功后應檢查患者有無并發癥的發生,如:肋骨骨折、腹部或胸腔內臟的破裂或撕裂,故除非必要時,一般不隨便采用此法。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咽喉氣管異物窒息的預防,做到將食物切成細塊,充分咀嚼,避免狼吞虎咽、囫圇吞棗;口中含有食物時,應避免大笑、講話、行走或跑步;不允許兒童將小的玩具放在口中;有假牙者、飲酒后進食時更應格外注意。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