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之所以文章吸引,是因為這個開頭激發了他的情緒。這種情緒分三種:事與愿違,要老命了,好奇寶寶。這三種開頭暗合了人類的三種底層情緒:歡喜/悲傷;緊張/放松;好奇/釋然。
男人車被...
觀眾之所以文章吸引,是因為這個開頭激發了他的情緒。這種情緒分三種:事與愿違,要老命了,好奇寶寶。這三種開頭暗合了人類的三種底層情緒:歡喜/悲傷;緊張/放松;好奇/釋然。
男人車被扣了,房子被收了,老婆也跑了,留下孩子和他相依為命。好在他數學超贊,面試進入了一家人人都開法拉利的股票公司。但這時他才突然,發現當初的招生簡章上寫的是:招聘實習生,頭半年沒工資。這個故事就是《當幸福來敲門》的開頭,也就是我上面所說的“事與愿違”。
這種開頭的核心不是壞事,而是主角遇到了一個大好事。前面的各種經濟窘境,是為了服務后面進入了掙大錢公司的這個好事。這就好比一個人得了癌癥,醫生卻說有一種還沒通過批準的特效藥已經治好了很多人,現在可以免費給他用。這種開頭重點是特效藥,癌癥只是手段。《絕命毒師》也是這種開頭:得了絕癥的老白,還有一個傻兒子和懷孕的妻子,通過小粉他發現自己有一條發財的捷徑,剛造出一點,卻被兩個壞蛋盯上了……是不是一毛一樣的“事與愿違”?
當然你也可以把這個過程簡化,如前面不要癌癥的部分,直接上福利:主角突然被潑天的富貴砸中了。《布魯斯特的百萬橫財》《西紅柿首富》就是突然發了橫財。《諾丁山》《羅馬假日》就是突然走了桃花運。之所以能省略前面的癌癥,是因為這種福利不用在故事中進行對比,任何觀眾都會覺得這是天大的好事。反過來如果像《當幸福來敲門》,只是一個打工人人找到了一份大廠的工作……然后hr又通知背調有點小麻煩……這是多大的事兒啊,就不值得上銀幕了,更別提對觀眾的吸引力了。能省略癌癥是因為觀眾能與自己的現實生活產生絕對對比,凡是不能省略癌癥的,那就是需要在故事宇宙中產生相對對比。
除了潑天的富貴之外,還有一種就是潑天的的災難。你也可以把“事與愿違”理解成“如愿以償”,其實這兩個詞是一個意思,只不過是最后的落點不一樣。前者的落點是有麻煩,后者的弱點是有機會。相同的地方是都要通過痛苦和歡樂的對比,從而激發觀眾繼續看下去的動力。天降鴻福和天降橫禍,其實誰先誰后不重要的,反正一個故事開頭里都要有。因為觀眾的情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第二種吸引人的開頭叫“要老命了”,就是主角的生命受到了威脅,而且他還不知道怪物在何處,該往哪里跑。比如,開場就是一個人醒來,突然發現自己躺在一個棺材里,摸了半天只找到一個手機,借著微弱的信號和僅存的電量打了一圈電話,都沒有人能確定他被埋的地點。這個故事就是《活埋》。
如果說事與愿違的開頭,吸引觀眾的是情感,那么要老命了這種開頭吸引觀眾的就是生存。之所以能吸引觀眾,是因為他也有這種情感,他能共情。之所以觀眾看了想扔,想離席,是因為你說的事兒,跟他沒關系。比如觀眾看到《活埋》的開頭,就不由的會想,假如自己遇到那種場景該怎么辦?
《后天》《2012》《死神來了》《電鋸驚魂》《移動迷宮》《寂靜之地》《昆池巖》《漢江怪物》《午夜兇鈴》《地心引力》《火星救援》《127小時》……甚至還包括一系列犯罪片,動作片,槍戰片,恐怖片……凡是主角一上來就要了老命的,都屬于這一種。
第三種開頭叫“好奇寶寶”,就是觀眾看到了一件打破常識認知的事,他迫切的想知道為什么。比如,一個人拖著巨大的行李箱,先打車然后又到地鐵站安檢,被發現里邊是一具尸體。這人是有毛病吧?這安檢不可能過呀?好奇心是不是被驅使起來了?
三種開頭相比,最后這種可以說是用時最短,第一種則用時最長。因為這種開頭是和觀眾的常識產生了沖突,觀眾不需要看前面太多的鋪墊。比如,一行人駕駛游輪出海玩遇到風暴船壞了,好在搭上了一條大郵輪,但這艘大船上卻空無一人,而且女主角還在走廊里發現了自己家的一串鑰匙《恐怖游輪》。越不合理越吸引人,越合理越沒人看。
但“好奇寶寶”這種開頭的弊端也是非常顯而易見的,要么是前面挖的坑,后面填不上。要么就是,最后告訴你:主角的腦子有問題,神志不清,得了阿爾海默,或者是受過傷……解釋是解釋通了,但卻沒了主題,沒有了靈魂。要知道,偉大的電影是因為主題偉大。沒了主題,屁都不是。而主題則是創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同時被觀眾感受到的瞬間。
當然,你也可以把三者合一作為開頭。比如夫妻恩愛的丈夫,晨跑回家,突然發現妻子消失了。家里只有破碎的茶幾,和被擦掉的血漬。隨著警方的調查,他成了第一嫌疑人。《消失的愛人》這個開頭就融合了上面所說的三種情況:深愛的妻子突然不見,這就屬于“事與愿違”。擦干的血跡,丈夫和鄰居的矛盾口供……這些就屬于“好奇寶寶”。丈夫被懷疑殺了妻子,如果坐實的話就會償命,這就屬于“要老命了”。
其實牛逼的片子開頭,都會盡量的融合三者,比如《盜夢空間》《辛德勒的名單》《拯救大兵瑞恩》《美麗人生》《肖申克的救贖》《飛躍瘋人院》。如果你細細的去看就會發現,生存的緊張,情感的羈絆,意外的情節;這三者多多少少在故事開頭都有設計,只是配比不同罷了。
這三種開頭的名字我是瞎起的,只是為了便于記憶。但這三種開頭其實暗合了人類的三種底層情緒:歡喜/悲傷;緊張/放松;好奇/釋然。不要看錯了,是三種不是六種。歡喜和悲傷是同一種情緒的兩極,他們之間很難有清晰的界限,悲傷相比較更悲傷,那就是歡喜了。比如一個人遭遇車禍他發現自己腿折了,這時的情緒就是悲傷,但接著他又發現后座剛剛懷孕的妻子死掉了,那么相比之下腿折了就不值一提。
要寫好這三種開頭,最重要的技巧是:要寫出不停變化的兩極。比如“要老命了就是:”你要先把一個人寫死“被活埋了”,接著又把它寫活“打電話打通了”,然后再把他寫死“對方無能為力”。可不能單純的只寫死,一片死黑就不是藝術品,任何一種藝術品都是因為層次豐富而被稱之為藝術。
開頭之所以難寫,是因為不停的要在兩極游走。不信你可以試試寫寫“事與愿違”,你要先讓人物遭遇一件什么事,能讓觀眾體會到人物的悲傷?然后他主動采取了什么樣的行動,你又能讓觀眾馬上的體會到他的歡樂?接下來又是悲傷,接下來又是歡樂,此循環往復。
這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你在一開始所使出的力量還必須是最小的,觀眾所能感受的悲傷和歡樂和故事結尾的高潮相比,開頭的程度還得是最輕的。所以寫了一個炸裂的開始,那只是第一步。你還要繼續燃放下去,繼續炸裂下去,用光自己的所有力氣,讓觀眾不斷的在“臥槽”中瞠目結舌,甚至最后在字幕時站了起來,因為感受到了你的思想和情感,久久不愿離去。他們或者鼓掌或者沉默,或者淚流滿面。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