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二線城市”劃分并沒有官方統一標準,不同研究機構依據的標準(如經濟規模、商業資源、人口、輻射能力、未來潛力等)和側重點不同,發布的名單也有所差異。不過,以下幾個機構的榜單最具代...
中國的“二線城市”劃分并沒有官方統一標準,不同研究機構依據的標準(如經濟規模、商業資源、人口、輻射能力、未來潛力等)和側重點不同,發布的名單也有所差異。不過,以下幾個機構的榜單最具代表性和參考價值:
1. 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2024年最新版)
- 核心標準:?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未來可塑性。
- 二線城市名單 (共14個):
- 昆明?(云南) - 省會
- 溫州?(浙江)
- 無錫?(江蘇)
- 廈門?(福建) - 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
- 濟南?(山東) - 省會
- 大連?(遼寧) - 計劃單列市
- 哈爾濱?(黑龍江) - 省會
- 金華?(浙江)
- 福州?(福建) - 省會
- 南寧?(廣西) - 省會
- 長春?(吉林) - 省會
- 泉州?(福建)
- 石家莊?(河北) - 省會
- 貴陽?(貴州) - 省會
重要說明: 該榜單將佛山、東莞等經濟強市劃分到了“新一線城市”(準一線),而把一些省會城市如昆明、哈爾濱、石家莊、貴陽等放在了二線。這與很多人基于GDP的傳統認知有差異,更側重于城市的綜合商業魅力和樞紐作用。
2. 華頓經濟研究院《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2023年)
- 核心標準:?更側重于GDP、財政、儲蓄等硬經濟指標(占比61.8%),同時考慮軟經濟指標(科教文衛等,占比38.2%)。
- 二線城市名單 (共34個,部分列舉主要城市):
- 無錫?(江蘇)
- 寧波?(浙江) - 計劃單列市
- 青島?(山東) - 計劃單列市
- 長沙?(湖南) - 省會
- 鄭州?(河南) - 省會
- 合肥?(安徽) - 省會
- 福州?(福建) - 省會
- 濟南?(山東) - 省會
- 西安?(陜西) - 省會
- 佛山?(廣東)
- 東莞?(廣東)
- 南通?(江蘇)
- 煙臺?(山東)
- 泉州?(福建)
- 常州?(江蘇)
- 徐州?(江蘇)
- 溫州?(浙江)
- 大連?(遼寧) - 計劃單列市
- 唐山?(河北)
- 昆明?(云南) - 省會
- 廈門?(福建) - 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
- 長春?(吉林) - 省會
- 石家莊?(河北) - 省會
- 紹興?(浙江)
- 揚州?(江蘇)
- 南昌?(江西) - 省會
- 嘉興?(浙江)
- 哈爾濱?(黑龍江) - 省會
- 泰州?(江蘇)
- 鹽城?(江蘇)
- 濰坊?(山東)
- 臨沂?(山東)
- 洛陽?(河南)
- 襄陽?(湖北)
- 太原?(山西) - 省會 (注:太原在此榜單位于二線末段)
重要說明: 此榜單的二線城市范圍非常廣,包含了經濟總量靠前的大部分省會、計劃單列市和強地級市。
3. 參考其他維度 (如人口規模 - 住建部《城市統計年鑒》)
- 按城區常住人口劃分:
- 超大城市 (1000萬以上): 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
- 特大城市 (500萬-1000萬): 武漢、成都、杭州、南京等新一線/強二線。
- I型大城市 (300萬-500萬):?這個范圍通常包含大量二線城市,如長沙、鄭州、合肥、濟南、福州、無錫、寧波、青島、大連、東莞、佛山、昆明、太原、南寧、廈門、蘇州(非城區人口,但經濟強)、南昌、石家莊、貴陽、哈爾濱、烏魯木齊、蘭州、呼和浩特、汕頭、珠海、惠州、中山、常州、徐州、溫州、紹興、臺州、濰坊、煙臺、臨沂、洛陽、襄陽、蕪湖等。
- II型大城市 (100萬-300萬):?這個范圍則包含很多三線城市或部分經濟較強的地級市。
重要說明: 人口規模是一個基礎維度,但經濟實力、行政等級、區域地位等同樣重要。僅僅看人口規模劃分“幾線”并不全面。
總結與關鍵點
- 名單差異大:?不同榜單的二線城市名單差異顯著,主要源于評判標準不同。第一財經偏綜合商業魅力,華頓偏經濟硬實力。
- 普遍共識的“強二線”城市:?無錫、寧波、青島、長沙、鄭州、合肥、福州、濟南、西安、廈門、佛山、東莞?等城市在多個榜單中排名靠前,通常被認為是二線城市的領頭羊,甚至有時被歸入“準一線”或“新一線”討論。
- 省會城市通常占據重要位置:?除了經濟特別發達的少數幾個(如廣州、杭州、南京、武漢、成都等進入新一線),大部分省會城市(如昆明、哈爾濱、長春、石家莊、貴陽、南寧、太原、南昌、蘭州、烏魯木齊、呼和浩特等)在各類榜單中通常位于二線或三線頭部位置。在第一財經榜單中,部分省會排在二線;在華頓榜單中,幾乎所有省會都在二線及以上。
- 經濟強市不可忽視:?溫州、泉州、南通、常州、徐州、紹興、煙臺等非省會但經濟實力雄厚的普通地級市,在二線城市中也占據重要席位。
- 動態變化與發展:?城市排名并非一成不變,會隨著經濟發展、政策調整、區域格局變化而動態調整。一些三線城市正在快速崛起。
- “二線”概念的核心:?二線城市通常是指在一線城市之外,具有較強綜合實力、區域中心地位、良好發展潛力,并在經濟、商業、交通、科教文衛等方面有相當影響力的主要城市。
簡單來說,要了解“哪些是二線城市”,必須明確參考哪個榜單或標準。最常用的兩個視角是:
- 依據第一財經2024榜單:?昆明、溫州、無錫、廈門、濟南、大連、哈爾濱、金華、福州、南寧、長春、泉州、石家莊、貴陽。
- 依據華頓2023榜單(更廣范圍):?包含無錫、寧波、青島、長沙、鄭州、合肥、福州、濟南、西安、佛山、東莞等30多個經濟強市和幾乎所有的非一線省會。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2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