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人民幣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那么香港政府是通過哪個機構以及什么機制來發行港幣的呢?
這需要追溯到香港貨幣發展的歷史。
鴉片戰爭后,英國從清政府手中奪取香港,當時的貨幣流...
眾所周知,人民幣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那么香港政府是通過哪個機構以及什么機制來發行港幣的呢?
這需要追溯到香港貨幣發展的歷史。
鴉片戰爭后,英國從清政府手中奪取香港,當時的貨幣流通相當混亂:清朝的銀圓、銅錢,英國的英鎊,印度的盧比,以及墨西哥或西班牙的銀圓等都在香港流通。
1846年,東藩匯理銀行在香港發行了最早的紙鈔,這些紙鈔類似于古代錢莊的銀票,只是匯兌憑證,沒有政府的正式背書。
1851年,東藩匯理銀行獲得英王頒發的“皇家特許狀”,使其紙幣獲得港英政府的法定地位。然而,市民仍然按照原有習慣進行交易,東藩匯理銀行的紙幣并未得到廣泛使用。
1866年,港英政府在香港建立了第一家造幣廠,但僅維持了20個月就關閉了。1872年,港英政府授權匯豐銀行在香港發行面值“壹圓”的紙鈔。
1895年,英國在英屬印度鑄造了遠東貿易銀元,并被港英政府引入香港作為法定貨幣。
在1845年至1895年間,香港有八家銀行發行過紙幣,其中有獲得港英政府授權的銀行,也有無授權的銀行。長期以來,香港并沒有統一的中央銀行來制定和管理貨幣政策,貨幣發行一直由各商業銀行主導。
到了20世紀30年代,全球經濟大蕭條導致大量銀行破產。
在這種背景下,1935年12月,港英政府進行了幣制改革,確定印度倫敦三處中國匯理銀行、印度新金山匯理中國銀行、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發行的貨幣為香港法定貨幣。這相當于將世界各國中央銀行的貨幣發行職能分散給了三家銀行。
1974年,印度倫敦三處中國匯理銀行停止發鈔,印度新金山匯理中國銀行則與英屬南非標準銀行合并為渣打銀行,從此,香港的貨幣由匯豐和渣打兩家銀行發行。世界各國的貨幣通常會標注發行銀行的名稱:人民幣上有“中國人民銀行”,日元上有“日本銀行”。
1997年香港回歸前,港幣上標注著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的名稱。中國銀行參與港幣發行的談判在香港回歸前進行,并于1994年5月2日開始正式發行港幣。中國銀行發行的港幣上標有“中國銀行”的名字。中國銀行參與港幣發行不僅穩定了香港的金融市場,還保障了香港的平穩過渡,是國家對香港主權的象征。
值得注意的是,參與港幣發行的是“中國銀行”而不是“中國人民銀行”,也不是中國農業銀行或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在外匯方面具有幣種全、費用低、額度大、服務專業等特點,相比之下,其他國有銀行只具備部分功能。
通常,一種貨幣只有一個發行銀行:人民幣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美元由美聯儲發行,日元由日本銀行發行。
然而,由于歷史原因,港幣由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和中國銀行三家銀行發行。香港作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沒有自己的中央銀行,但有類似中央銀行的機構負責貨幣金融事務。這個職能由1993年4月1日成立的香港金融管理局(簡稱金管局)承擔。
目前,只有新款紫色十元港幣是由金管局自己發行的,其他大部分港幣是金管局授權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和中國銀行發行的。
自1993年起,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發行的新版鈔票開始將英女皇頭像等殖民色彩的圖案換成獅頭和紫荊花圖案。帶有英女皇頭像的舊版貨幣仍可流通,但會逐漸退出市場。
1993年以前的老版港幣大多已成為收藏品。港幣的匯率與美元直接掛鉤,維持在7.8:1的固定比例。在這種制度下,三家銀行在發行港幣前必須先獲得美元。例如,當三家銀行持有1億美元時,可以將其存入香港金管局,同時將這筆美元計入外匯基金的賬目,用于購買負債證明書,以此作為發行紙鈔的支持。之后,三家銀行可以按7.8:1的比例發行7.8億港幣。
如果三家銀行想回收港幣,可以將負債證明書還給金管局,然后以7.8港幣兌換1美元的價格從外匯基金中回收美元。雖然三家銀行擁有港幣的發行權,但港幣并不是由它們印制的,而是由香港印鈔有限公司負責印制。三家銀行的發行權并不意味著可以隨意印發港幣,印發的前提是擁有足夠的美元。
在香港,一些大型商店可以選擇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方式或刷銀行卡。銀行會按實時匯率自動轉換為港幣進行結算支付。當然,一些未開通電子支付的小店只能用現金支付。因此,內地人赴香港務工、上學或旅游時需要將人民幣兌換成港幣。在赴港前,可以在內地的中國銀行進行幣種兌換,也可以在香港的兌換店進行兌換。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zsliqing.cn/article/1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