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缸水肥有哪些原因
魚缸水肥有哪些原因
1、飼養密度大:

如果魚缸中的魚兒太多,飼養密度比較大,排泄量太大會導致水體變肥,這種情況需要降低飼養密度,可以少養幾條魚,或者換一個更大的魚缸,從而讓水質得以維持,不會快速惡化。
2、投喂飼料多:日常飼養過程中要控制一下飼料的投喂量,如果喂食太多的話,也會讓水體變肥。通常一天要投喂三次,每次喂食要在3-5分鐘內吃完,不能剩太多的食物,如果有沒吃完的浮在水面,可以將其撈出來。
3、長期不換水:養魚需要換水,長期不換水也會導致水體老化,從而讓水變肥,也會增加氨氮的含量。一般每隔五到七天就要換一次水,每次換四分之一左右,最多不超過三分之一。
鱷魚常見品種有哪些
1、揚子鱷:
這個品種是生活在我國的一種鱷魚,是一類保護動物。它們的體型是比較小的,一般在1.5-2米之間,體重也只有30多千克。剛出生的小揚子鱷是黑色的,后來背部的顏色逐漸變溫灰色。

2、尼羅鱷:顧名思義,這個品種的鱷魚是生活在尼羅河流域的,是一種生活在非洲的鱷魚品種。它們的體型是比較大的,體長可以達到5米以上,體重可以達到100多千克。它們的身體非常強壯,尾巴也有大的力度,攻擊性比較強。
3、泰鱷:這個品種分布在東南亞的一些國家,比如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這個品種的體型一般在3米多。有一些也會稍微大一些,可以達到4米。
4、灣鱷:這個品種還被叫做食人鱷、咸水鱷等等。它們的體型非常大,成年后一般都在3-7米,還有一些更大的個體可以達到9米以上,可以說它們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動物。它們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地區的一些國家,在南亞的印度也有分布。由于它們可以適應高鹽度的環境,所以被稱為咸水鱷。
鯊魚常見品種有哪些
雖然總體來說鯊魚的品種是比較多的,不過這些鯊魚有很大的差異,有些是比較常見的,有些非常少見,甚至已經瀕臨滅絕。常見的鯊魚品種主要有以下幾類:
1、大白鯊:大白鯊的體型是比較大的。它們的攻擊性非常強,牙齒有10厘米左右長。它們的尾巴是新月形的,比較有特點。
2、紅尾鯊:這種鯊魚的原產地在泰國,它們的體型雖然并不是特別大,不過它們的性格比較暴躁,而且有比較強的領地意識。
3、虎頭鯊:虎頭鯊是一種觀賞鯊魚品種,它們可以養殖在魚缸之中。它們在成年之后的身體長度為30-40厘米,體型還是比較小的。它們的食性比較雜,對水中的氧氣含量也沒有太高的要求,適應性比較好。
4、鯨鯊:它是最大的鯊魚品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類。在成年之后,它們的身體長度甚至可以達到2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