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沉底了怎么辦
魚沉底了怎么辦?
通常情況下,新入缸的魚可能由于不適應環境而出現沉底的狀況。這時需暫停喂食,并保證水質的穩定。一般靜養幾天后,魚兒就不會再沉底了。

水質不好的情況下,魚兒也會出現沉底的狀況。這時需及時換水,平常需要每隔2~3天換掉缸內三分之一的水,也可在魚缸內放置過濾系統,以減少換水的頻率。
水溫的變化也容易導致魚兒出現沉底的狀況。這時需提升水溫,可將溫度控制在20~30℃之間,水溫穩定后,魚兒便會開始游動和攝食。
金魚死了為什么沉底了
金魚死了之后沉底,這個是因為金魚剛死不久,肚子里面的泡沒有空氣等導致的,長時間浸泡之后就會浮在水面上。
1、水源處理不當:

飼養金魚常用的水源一般有泉水、井水等地下水,河水、湖泊水、水庫水等地表水,自來水等經過加工的水和雨水,很多飼養金魚的人往往用水不作任何處理,拿來就用,這就對金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這幾種水都應該經過適當的處理才能用來養金魚。
地下水,
溶氧量較低,一般可用于養金魚,不過地下水往往水溫較低,須經日曬升溫后才能使用。但有的泉水氟化物含量高,不能飼養金魚。
地表水,
較混濁,與空氣接觸面廣,溶氧量高,且含有較豐富的金魚喜食的浮游生物,適宜養殖金魚。不過這類水中常含有各種病原體和敵害生物,必須經凈化后使用。
經過加工的水,
如自來水比較清潔,含雜質少,致病菌、敵害生物、寄生蟲也少,是飼養金魚比較理想的水,并且家養金魚用自來水比較方便。不過自來水在凈化處理過程中使用了氯氣或漂白粉、明礬等化學藥劑消毒,雖然量少,對人無害,但對金魚有毒害作用。所以用自來水飼養金魚時必須去氯。方法是曝曬法:將自來水置于盆或桶中,曝氣升溫24-
48h,使其變成熟水再用。
化學法:若需急用,在自來水中加入海波,一桶(塑料水桶,桶口直徑不到30cm)水放2~3粒,放入后攪拌使之溶化均勻就可以了。
雨水,
雨水中含有亞硫酸等有毒物質,尤其是城市上空,煙霧中含有各種碳、氰、硫等化合物,這些物質溶于雨水中,使金魚中毒,嚴重者死亡。所以養金魚最忌用雨水。陰雨天,室外池應避免雨水流入。
2、選種不當:
初養金魚的人選購金魚時往往盲目選擇品種,認為好看就行,不分年齡、品種及特性,結果買回家飼養幾天就死了。其實金魚品種的選擇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據飼養人的養魚經驗與水平高低而定。初養者往往經驗不足,應選擇生活力強、耐低氧、適應性廣、抗病力強、體色體態美觀的品種,從中摸索經驗,一般金魚顏色越單一,尤其是草金、紅色黑色的文種金魚、龍睛等較易飼養;有一定飼養經驗的可選擇藍色、紫色、五花等難度較高的品種;經驗相當豐富的人可選擇紅球黑身、喜鵲花、朱頂紫羅袍等稀有嬌弱的品種及珍珠和水泡眼等名貴高檔品種。另外,選購時應選擇適應觀賞的1~3齡金魚,若年齡過大,易“年老體弱”發生死亡。
3、品種搭配不當:
搶食力強弱不同的品種放在同一魚缸造成弱者攝食不足,日久體質瘦弱而死。不同品種的金魚可以放在同一缸里,但應考慮品種特點,凡是長尾形的金魚可放在同一缸里,短尾形的金魚可放在同一缸里,但長尾形和短尾形兩者不能共處一缸。因長尾形金魚游泳速度快,搶食力強,攝食多,而短尾形的游泳速度慢,攝食能力差,攝食過少瘦弱而死,另外要求品種合群、規格整齊,個體大小不能相差懸殊,通常體長相差不能超過lcm。
4、放養密度不合理:
密度過大,而飼養技術一般,易造成金魚生病而死。維持合理的密度對防治魚病有積極的意義。魚缸放養數量應據魚體大小、水溫高低和季節變化而定,一般魚體大,魚數小;冬季多,夏季少;水溫低時多,水溫高時少。一個120cm*42cm*50cm的水族箱內,溫度較高的
5、6月份可放養體長46cm的金魚25~30尾,高溫期(7~9月份)可放養10~12cm的金魚8~10尾。若魚缸內安裝了增氧機或過濾泵,則可適當多放,不過,家養金魚宜稀不宜密。
5、飼育水溫驟升或驟降:
水溫急劇變化易使金魚感冒患病。有的金魚飼養者覺得水溫有點低,為了快速提溫用加熱棒加熱,
三、兩個小時內水溫升高5~6℃,有的直接往魚缸加開水,給金魚造成燙傷,或者冬季越冬管理不好,金魚由室外移人室內,生爐取暖,空氣燥熱,水溫升高,室內空氣不暢通,魚群擠熱,內熱外燥,次年春暖一見陽光就死亡,這種病叫受熱病,也叫受潮,在開春移出室外時才能發現,很難治愈。這也是春季金魚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平時注意室內空氣暢通,合理密度,隨時檢查水質,加強飼養管理,可以防止本病發生。
另一種情況正相反,夏季魚缸水溫高,為了快速降溫加涼水,幾分鐘內水溫下降5~6℃,注水過冷過猛使首當其沖的金魚被冷水激著,產生內傷,引起水拍子病,也叫魚瘦病,只要換水加水時注意規范操作,就可防止本病發生。金魚雖是變溫動物,體溫可隨水溫而變化,但其體溫不能無限度地隨水溫任意變動,水溫變化太大會造成生理機能紊亂,引起死亡。換水時新水和老水的水溫差,成魚不得超過4℃,魚苗不得超過2℃。
6、飼育水的酸堿度過低或過高:
換水不勤,不吸底,殘餌和糞便日積月累,使魚缸水呈酸性,易患病尤其卯甲藻病,引起死亡;另外酸性水體中,金魚的鰓會出現不易恢復的腐蝕現象,造成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死亡,且低pH水中硫化氫濃度升高,毒性增大。在酸堿度過高的堿性水中,刺激鰓,分泌大量粘液,妨礙金魚正常呼吸,嚴重影響金魚正常生長、發育;同時高pH會增大水中氨的毒性。因此,應經常保持水質清新,及時清除殘餌糞便,水質偏酸時用適量市售的“增堿劑”、生石灰或小蘇打調節pH值;水質偏堿時,可加人適量磷酸二氫鈉、蒸餾水、去離子水、無機酸(如鹽酸)或市售的增酸劑,并可使用二氧化碳擴散筒、水簇箱專用的“泥炭苔”使pH值保持在適宜范圍7.5~8.5之間。
7、投喂方法不當:
金魚有貪食的習性,投餌時只能讓它吃八成飽,金魚餌料的投放要從金魚的實際需要出發,適時、酌情適量、餌料的種類不同而投喂方法各異。
7.1餌料種類及投喂量
7、
1、1動物性天然餌料
動物性天然餌料種類很多,目前多采用浮游動物作為金魚餌料,如水蚤、輪蟲、小魚蝦、水蚯蚓等。投喂活餌前須對活餌進行漂洗,再以0.05%~0.1%的呋喃西林溶液消毒
30min,殺死活餌體內外帶有的病菌后使用。投餌量以當晚吃完為原則,按魚體重的5%~10%,一次投喂,水蚤在水中能存活3~
4d,金魚可自由攝食。但要掌握晚上池中不能存水蚤,也不能中午就吃完,否則要酌情減少或增加投喂量。也可按金魚的頭部大小計算投喂量。一齡金魚(當年金魚)按頭部大小相等的餌料投喂;二齡金魚按頭部大小的1/2量投喂;三齡金魚按頭部大小的1/3量投喂。總之,不論用什么方法,投喂量都應據金魚攝食情況、水溫、溶氧等具體情況酌情增減。
7.1.2植物性餌料
有豆腐、面條、飯粒、饅頭等,也有蕪萍、小浮萍、藻類,這類餌料含有大量纖維,較動物性餌料難消化,一般都是輔助投喂,每周2~3d投喂一次。
7.1.3人工配合餌料
在天然餌料不足的情況下,投喂營養成分全面的人工配合餌料。人工合成餌料的來源不受自然條件限制,供應有保證,并且可據實際需要適當添加各種藥物,防治魚病。投餌量以10~30min吃完為準,早春、秋末水溫低、吃食時間延長到1h左右吃完為宜。
7.2投喂時間及投喂方式
投喂時間最好選擇金魚吃食旺盛時,而金魚一天中食欲最旺盛時間必須是水中溶氧高而且是適溫情況下,一般4—9月份在07:00左右,10月到次年3月份在中午前后。
投喂方式:一般一天1~2次,多投活餌,防止金魚因貪食而脹死,投餌宜多樣化,不要長期只喂某一種餌料,宜將動、植物性餌料合理搭配,防止營養缺乏。
8清污與換水方法、時間不合理
往往3~4d甚至7~8d不清污、不換水,加水過急、過猛,換水量忽多忽少,造成水環境不穩定,引起金魚不適而發病死亡。
飼養金魚之前,需要清楚飼養的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