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養殖帶魚水深需要多少米
人工養殖帶魚水深需要多少米
帶魚是一種非常有名的魚,屬于海魚,生活在海洋之中。它們分布的深度一般情況下在60-100米之間,雖然它們會在不同的時間生活在不同的水層之中,但總體來看它們的活動深度都集中在這個范圍之內,差別并不是特別大。這就導致人工養殖帶魚是非常麻煩的,因為在養殖過程中需要給它們模擬它們原生的生活環境。

一般來說,水深至少要在50米左右才行,因為它們已經適應了這個深度范圍之中的壓強,一旦水太淺,水壓不夠,帶魚的魚鰾就可能會破開,導致它們死亡。由于它們對水環境中水深這一要求比較苛刻,所以人工養殖的帶魚并不是特別多,基本是在專門的基地之中,并不普遍。更多的還是直接捕撈的帶魚,從海洋之中將它們捕撈上來相對來說比人工養殖方便很多。
養殖娃娃魚可以買賣嗎
人工養殖的娃娃魚是可以買賣的,人工繁殖的娃娃魚,它的市場行情也是比較好的,而野生的是不可以的。
買賣野生娃娃魚犯法,買賣子二代娃娃魚不犯法。娃娃魚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貴的兩棲動物,為國家二級保護兩棲野生動物,也是農業產業化和特色農業重點開發及野生動物基因保護品種,規定娃娃魚只有子二代可以進行食用和買賣,違法捕獲、獵殺、販賣、食用野生大鯢將受到法律制裁。

子一代娃娃魚是由野生娃娃魚直接繁殖出來的
第一代娃娃魚,可以養殖但不允許食用,由子一代娃娃魚繁殖出來的子二代娃娃魚才可以食用和進入市場銷售。子一代娃娃魚和子二代娃娃魚外表幾乎沒有區別,很難憑肉眼區分,這就給很多違法分子可乘之機,但目前已經研發出一種植入娃娃魚身體中的電子芯片,這種芯片可以記錄和跟蹤娃娃魚。
娃娃魚的生活環境較為獨特,一般在水流湍急、水質清涼、水草茂盛、石縫和巖洞多的山間溪流、河流和湖泊之中,有時也在岸上樹根系間或倒伏的樹干上活動,并選擇有回流的灘口處的洞穴內棲息,每個洞穴一般僅有一條。洞的深淺不一,洞口比其身體稍大,洞內寬敞,有容其回旋的足夠空間,洞底較為平坦或有細沙。白天常藏匿于洞穴內,頭多向外,便于隨時行動,捕食和避敵,遇驚擾則迅速離洞向深水中游去。
娃娃魚它的生活環境比較特殊,它是水陸雙棲動物。
地圖魚池塘養殖
地圖魚池塘養殖,池塘面積1~2畝,水深1.5米左右,淤泥厚度為小于等于20厘米底質硬,質地為黏土,無滲漏,注排水方便。
放養前15天左右進行清塘消毒,常用清塘藥物和方法如下:
①生石灰(氧化鈣),千法清塘(水深1
0厘米)為50
N
75千克/畝,帶水清塘(水深100厘米)為125
-
150千克/畝;②漂白粉(有效氯≥28%),干法清塘(水深10厘米)為10千克/畝,帶水清塘(水深100厘米)為13.5千克/畝,以殺滅病菌和敵害。
中原地區6月中下旬放養,規格3~4厘米/尾,每畝放養苗種1800~2
000尾,成活率一般為75%;也可以在7月下旬放養經過培育的大規格魚種,規格10-
13厘米/尾,每畝放養苗種1400~1600尾,成活率可達到85%以上。
(1)水質調控:一般每10天注1次新水,使水位逐漸提高,透明度應保持在30厘米以上,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
夏季高溫季節,地圖魚活動旺盛,水中產生的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較多,將嚴重影響地圖魚的生長,因此,要加大注水量,調節水質透明度,每10天檢測1次水質,主要指標有水溫、透明度、酸堿度、溶解氧、氨氮、亞硝酸鹽等。
根據水質、底質變化使用益生菌(EM菌)及其他水質改良劑調節水質、底質(微生物制劑不得與消毒劑同時使用),保持良好的池塘環境,減少病害發生。
(2)投餌管理:人工馴化后,可投喂人工配合餌料,蛋白質含量須達到35%-
38%,并添加含有紅色素添加劑,如蝦紅素。
每天投喂2~3次,也可投喂小魚蝦等適口餌料。
投餌要堅持“四定”,即定時、定量、定位、定質。
投餌量:人工配合餌料為魚體重的3%
-4%,適口餌料為1%左右。
由于地圖魚食性兇猛,因此,要巡塘觀察其攝食、活動等情況,確保投喂的餌料充足,避免相互之間的斗毆。
(3)病害預防:地圖魚病害很少,但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每1
5天用生石灰或消毒劑潑灑1次,可防止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