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制生態魚缸
如何自制生態魚缸
生態魚缸就是在魚缸內裝配特制的過濾系統,這種生態過濾系統要具有物理過濾,生物過濾,化學過濾三重功能。能有效處理魚缸內的魚兒的排泄物,水草的枯葉,以及魚兒末食完的魚食等等,使水質保持良好的狀態。

可以達到長時間不用換水,且可以使生態魚缸達到良好觀賞效果。其實我們也可以自己動手來制作一個生態魚缸,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1.設計好景觀的布局,然后將水草泥撒在缸底,將選擇好的景觀石、沉木放入水中。
2.之后就是種草的過程。配上燈光以及過濾器,一個簡單的原生態魚缸就大功告成了。種草的過程較漫長,草往往需要1-3個月才能長好。
3.想要弄好原生態魚缸,養好水族生物,就要先把水養好。將水注入擺設好的魚缸后,需要先放入活性硝化菌、水質調理劑,用于去除水中氨、氮等有害氣體。接著,用水草液肥養殖水草。3-7天之后,水就養好了。
4.水養好之后可以放置闖缸魚。所謂闖缸魚,其實就是進行試養,看看水質是否達標。試養的時間同樣需要3-7天。如無異樣就可以正式養水生動物了。
如何減少魚缸底部的污物
1、加強過濾:
想要減少魚缸底部的污物,最好的方法還是加強過濾,其中生物過濾尤為重要。缸內的污物主要靠異養菌來分解,之后被硝化細菌轉化,這樣對魚兒有害的氨氮才會變成無害的硝酸鹽,所以硝化系統的建立還是很重要的。

2、減少投喂:魚缸底部的污物大部分是殘餌和糞便,它們的來源就是平時投喂的食物,通過減少投喂,也能減少污物的數量。不用擔心魚兒會餓死,它們大多耐餓性強,不用喂食太多。
3、養清潔魚:一些清潔魚也能吃掉缸內的污物,比如清道夫和類似的一些異型魚,它們可以將落在缸底的殘餌吃掉,不過由于也會排泄,所以還是需要處理一下排泄物的,不然也會導致水體的惡化。
家庭魚缸應該如何養水
1、曝曬法,主要是針對需要更換新水的魚缸。現在人們更換新水都是選擇的自來水或者是井水,這類水質中有超高的二氧化氯含量,嚴重刺激著魚鰓的呼吸,影響魚兒的成長健康。所以在更換新水之前,都需要將新水暴曬幾天,祛除水中的二氧化氯,然后在進行換水。
2、可以在魚缸中,養殖適量的水草和田螺,是整個魚缸的生態環境更加完整。水草和田螺都有凈化水質的功能,都能較長時間的維護水質。為飼養者省去麻煩,也為魚兒提供一個健康的水質環境。
3、在不影響魚兒生長的前提下,可以在水中加入適量的除青苔素,清除水質中的青苔,還魚兒一個健康的家。
4、魚缸中必備的增氧設備,這是提高水中溶氧量的最好方法,也是保證魚兒生長需要的基本條件。
其實家庭養水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在不同的環境中,方法也會有所不同,新手魚友們還是要多學習一些相關經驗,并且自己動手多操作一下,實踐出真知,就能知道如何養出適合自己家庭的觀賞魚用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