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魚孢蟲病的癥狀表現(xiàn)
觀賞魚孢蟲病的癥狀表現(xiàn)
觀賞魚孢蟲病是一種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通過身體進行傳播,感染該病的魚內臟器官會嚴重受到損害。如果及時發(fā)現(xiàn)并進行治療的話,那么救活病魚還是有可能的,如果魚孢蟲進入晚期了,那么治療就很難成功了。

魚孢蟲是一種真菌引起的疾病,通過身體傳播,并且嚴重損害內臟器官。生長周期相當復雜,傳染從被攝入的孢子開始可能是在被捉來作餌料的橈足類動物身上的孢子,或者是停留在開放的傷口上的孢子。實驗室里培養(yǎng)的真菌在3~20℃時生長活躍,10℃最適合生長。
病魚會顯得消瘦,但是腹部腫脹。尤其在疾病的晚期,皮膚上出現(xiàn)小的白色的結節(jié)的時候,出現(xiàn)皮膚缺損。受傳染的魚游動不正常。魚孢蟲侵害很多種淡水和海水魚類。疾病不如所想像的那樣普遍,由于此病容易與魚結核病引起的非常類似的癥狀相混淆。
觀賞魚魚鰾病的癥狀表現(xiàn)
觀賞魚魚鰾病更容易在魚體短小的金魚身上發(fā)生,在同一個魚缸中,一旦發(fā)現(xiàn)有一尾金魚生病了,就應該立即隔離,這樣才能防止其它觀賞魚也受到感染。那么魚鰾病的癥狀是怎樣的呢?我們應該如何判斷觀賞魚有魚鰾病呢?
罹患此病的金魚無法維持其軀體的平衡,有時會有倒栽蔥似的翻跟斗,最后不是沉在水底,就是浮在水面上。短身腹部肥大的金魚最常患此病,病魚也有正常食欲,能生存很長時間,但失去觀賞價值。這種病無法治療,防治的方法就是水溫不宜急劇升降。

觀賞魚豎鱗病的癥狀表現(xiàn)
觀賞魚豎鱗病是金魚、鯉、鯽以及各種熱帶魚的一種常見病。冬末初春時節(jié)是該病最容易流行的時候,當水質惡化或魚體受傷時,水型點狀假單胞菌通過皮膚感染觀賞魚。
病魚離群獨游,游動緩慢,無力。疾病早期魚體發(fā)黑,體表粗糙,魚體前部的鱗片豎立,向外張開像松球;而鱗片基部的鱗囊水腫,內部積聚著半透明的滲出液,以致鱗片豎起。
嚴重時全身鱗片豎立,鱗囊內積有含血的滲出液,用手輕壓鱗片,滲出液就從鱗片下噴射出來,鱗片也隨之脫落。病魚常伴有鰭基、皮膚輕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水等癥狀;病魚貧血,鰓、肝、脾、腎的顏色均變淡,鰓蓋內表皮充血;病情嚴重的魚體鰭基部充血,鰭有腐爛的現(xiàn)象。患病魚體游動遲鈍,呼吸困難,腹部向上,2至3天后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