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魚鸚鵡魚混養注意事項
地圖魚鸚鵡魚混養注意事項
鸚鵡魚和地圖魚對氧氣的需求量都比較高,飼養者最好給它們安裝氧氣泵。鸚鵡魚和地圖魚的體型都比較大,要想多條一起混養,需要準備一個較大的魚缸,而且兩種魚對水質的污染都比較嚴重,飼養者需要給它們安裝一個過濾器。另外,鸚鵡魚同類之間不能繁殖,所以它們產卵時不需要隔離,但地圖魚是可以正常繁殖的,飼養者在混養的時候需要注意隔離鸚鵡魚,避免它們將地圖魚的魚卵吃掉。

羅漢魚怎么養和注意事項
飼養羅漢魚首先需要注意飼養的密度,最好能選擇體型較大的魚缸,裝置好氧氣設備,避免羅漢魚出現缺氧的情況。其次,飼養羅漢魚應是中性或者弱酸性的水質。
此外,無論飼養什么魚,最重要的就是水質的干凈程度,需要經常換水且可以在水中放一點鹽,有利于羅漢魚成長迅速。羅漢魚飼養需要接受一定的光照,有助于羅漢魚發色。

疾病是飼養羅漢魚需要預防的,尤其是白點病,因此,最好能將飼養羅漢魚的水溫控制在28度左右。預防腸胃炎,以遵循少食多餐原則,每次喂食需要掌握在羅漢魚5分鐘內吃完最佳。
熱帶魚怎么養與注意事項
熱帶魚怎么養,這里有3個實實在在的問題,即如何撈魚(又快又不傷到魚)、如何包裝和運輸魚、如何把魚投放到特定的缸中。總的說來,此間的&ldqo;技術含量頗高&rdqo;,但許多外行和初養魚的人對這3個問題不重視,造成慘重損失。
(1)撈魚。&ldqo;我不會撈魚才怪!&rdqo;問題不在于會不會撈,而在于撈得好不好。魚是&ldqo;水中精靈&rdqo;,見撈網就回避,用小網撈魚,即使是心靈手巧的人也不一定&ldqo;斗&rdqo;得過ˉ些游速、反應都非常快的魚。商店的老板或魚販往往怕攪動缸魚,用一個小撈網撈魚,這樣往往壚不到(指定的)魚,于是提高撈的速度,結果不但攪動一整缸中的魚,一些弱小的魚往往被夾在網緣與玻璃之間而斃命;相反用一個大撈網,魚的快捷便失去作用,因見到的都是網眼,根本不知往哪個方向游才得以逃脫,因而乖乖受擒,如此不再驚動全缸魚。若是水草缸,情況也相仿,小撈網撈魚往往使水草一半以上上浮水面,而用大撈網撈,則是另一回事,水草極少被觸動上浮。此外,圓缸應用圓撈網,長方形缸應用方撈網。
(2)移魚。移魚即把魚撈起,包裝、裝箱、運輸到目的地,這目的地可以是幾千米或幾十千米的&ldqo;本地&rdqo;,也有可能是老遠的異地。但要注意的問題都差不多。
①遠程(指異縣、市及4小時后才投放到新缸的)運輸前要進行&ldqo;困&rdqo;魚,即至少在包裝的前一天就不能投喂,以免次日包裝后水質被排泄物污染,使相對瘦弱的魚受不了而得病等。
②包裝時打包不要&ldqo;太硬&rdqo;。包有軟包和硬包的區別:
軟包袋中的氣壓與大氣壓相等,便于投缸時的處理;硬包則包裝袋中的氣壓高于大氣壓(甚至為大氣壓的兩倍),這樣袋中水的溶氧顯著增高(數倍),對運輸中的魚有好處,但硬包在撞擊觸碰時易于破裂。經常聽說航運的熱帶魚破袋,其原因之一即是打硬包造成的。
③打硬包在冬夏兩季還要注意的問題是,夏季氣溫高,如果包裝時水溫低,以后運輸過程中如果包裝袋溫度上升,袋中氣壓更高,因此更&ldqo;硬&rdqo;(危險更大)。為減少事故,宜用泡沫箱包裝。冬季氣溫低,水中溶氧很高,在到達目的地時先漂浮于水面再開包減壓,水中溶氧將大量逸出而造成減壓氣泡病(水中和魚鰭中原有的溶氧都可在魚鰭組織中形成氣泡,因減壓而迅速變為氣體氧)。
④在運輸的過程中應盡量不使打包的魚袋受外界氣溫的影響,因此最好把打包好的袋子豎放在泡沫塑料箱中(豎放時,在運輸過程中因水平面近于圓形,而對魚在水平方向轉動和豎直方向的震動較少),箱外用軟膠帶等扎牢。
⑤盡量減少在路上耽擱的時間,盡早投放,以減少事故。
(3)投放魚。這一環節如果掌握不好,極易出問題,尤其是低水溫的袋中魚投放到高水溫的缸中,最經常出現的問題是魚得氣泡病;其次是酸堿度差別大,魚易得病或不吃食。
魚為什么會得氣泡病呢?一般地說,在溫度和氣壓差較大的水體移魚,就會出現氣泡病。例如:把水溫低的魚投入水溫高的缸中,魚體溫急升,氧氣溶解度下降,使魚體內外,包括鰭條中的部分溶氧變為氣體氧,魚體組織有氣體,因而得了氣泡病。低水溫魚缸加入熱水,更易使所有缸中魚都得氣泡病。氣泡病嚴重的很快死亡,一般是浮于水面(因體內組織也充有氣體),久久不能下沉。怎么辦?有一個辦法最安全可靠,就是把剛開包的魚袋(或把幾包魚都投入一個無其他水的缸)進行充大氣處理,一面調節水溫(升或降到與投放缸相同),并緩緩加入欲投放缸中之水(升溫可以用加熱器)。這一環節的關鍵是充氣,充氣可使袋水在等溫常壓下氣溶量與欲投放缸中之水相等,這樣再把這些運到的新魚投入(既定的)大缸,自然一點問題都沒有。
至于酸堿度相差多,且是敏感魚時,要分數日逐漸調到與欲投缸一致,要有耐心。至于硬度,一天最多只能調高或調低9毫克/升(即0.5。dH).如此也能確保不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