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鼠總是咬籠子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倉鼠總是咬籠子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1、磨牙

倉鼠的牙齒會一直不斷生長,在牙齒生長的過程中,倉鼠很容易由于牙齦癢,而出現啃咬籠子的情況。主人可以給倉鼠準備一些磨牙棒,或是堅果之類的食物,滿足倉鼠磨牙的欲望,減少倉鼠咬籠子的情況。
2、不適應新環境
倉鼠天生比較膽小,如果剛到一個新的環境,它們會由于過于緊張,而出現咬籠子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主人可以將倉鼠的籠子放在比較安靜,沒人打擾的環境中,幫助倉鼠快速適應新環境。
3、無聊
由于倉鼠的生活環境相對狹小,如果長時間將倉鼠關在籠子中飼養,很容易導致倉鼠感到枯燥無聊,從而出現啃咬籠子來釋放壓力的情況。主人可以通過給倉鼠的籠子中放置跑輪的方式,來讓倉鼠消耗精力,打發時間。建議選擇靜音跑輪,以免影響到主人的正常休息。
此外,如果倉鼠半夜啃咬籠子的聲音影響到主人的睡眠休息,那么主人也可以給倉鼠準備一個亞克力材質的籠子,這種材質的表面非常光滑,倉鼠咬起來會失去著力點,咬起來不舒服,從而減少倉鼠咬籠子的行為。如果實在不行,也可以把倉鼠安置在離臥室比較遠的地方飼養。
倉鼠叼孩子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倉鼠之所以會叼自己的孩子跑來跑去大抵是因為它們對周圍的環境感到不安全,這是一種動物的本能反應,是出于對自己孩子的一種保護。在倉鼠生完孩子以后,主人除了添水加食外,不要去打擾它們,否則倉鼠就會認為是不安全的,會感到煩躁,于是叼起自己的孩子來回走動,想尋找一個安全的地方藏身。主人可以將倉鼠放到光線較暗并且比較安靜的地方,為它們增加安全感,并且不要過多打擾它們,這樣倉鼠就不會認為環境對它有威脅,也就不會叼孩子了。
倉鼠叼孩子也有可能是味道變了,鼠媽媽感到緊張還有可能把鼠寶寶都吃掉。所以主人在平時不要去碰鼠孩子以及它們周身的物品,特別是鼠寶寶出生的半個月之內,以免寶寶沾染其他的味道。主人可以在母鼠排尿后,將其尿液沾染一點到鼠寶寶身上,這樣小鼠帶有母鼠的味道,鼠媽媽就不會感到不安了。

倉鼠皮膚病的原因及癥狀
別小看小不點倉鼠,倘若照顧不當,也很難伺候的,因為倉鼠得皮膚病的概率還是比較高的,當倉鼠得了皮膚病主要癥狀就是掉毛,皮膚紅腫,或是皮屑較多等癥狀。
因癥狀的不同,鼠鼠可能會不停的搔癢,不停的亂抓而造成流血。如果皮膚病的區域擴及到全身,會造成鼠鼠的體力衰退并而誘發其他的疾病發生,所以不可以忽視。不過治療皮膚病要花較長的時間才能根治,所以要有一些耐心才行。
不過除了單純的皮膚病之外還有一些較特殊的皮膚病如下:
寄生蟲性皮膚炎
原因與癥狀:虱子寄生在皮膚組織內的毛囊中,靠著啃食宿主的皮膚來生存。鼠鼠感染這種疾病的話,虱子大多是寄生在脖子到屁股的這段區域,并且大多會不停的搔癢,嚴重的話可能會造成免疫力下降而導致其他并發癥。
治療方法:將鼠鼠帶到醫院利用高倍的顯微鏡來檢查毛囊部位,就可以確認到底有沒有虱子了。有的話可以透過注射與涂抹驅蟲藥來治療,不過可能有副作用會導致鼠鼠食欲下降。
營養性皮膚炎
原因與癥狀:鼠鼠食用的飼料中所含的蛋白質的比例不到16%,而又一直食用的話,就會造成營養性皮膚炎。癥狀是很容易脫毛,尤其是在四肢和臉部。
治療方法:只要將飼料加以改善,添加礦物質以及維他命既可改善。
細菌性皮膚炎
原因與癥狀:因為籠子的不清潔或是因為被同伴咬傷而被細菌給感染到。如果因為咬傷而被感染的話,就不僅皮膚被感染,連皮下組織和肌肉部分都可能被感染,因而發炎腫脹。
過敏性皮膚炎
原因與癥狀:因為對籠子的墊材或是對飼料所產生的過敏,癥狀大多為四肢到腹部會有輕度掉毛和濕疹的現象發生。
治療方法:必須先找出過敏原是什么,把過敏原給移除掉并且服用抗過敏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