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胚胎因素
胚胎染色體異常是自然流產最常見的原因,據文獻報道46%~54%的自然流產與胚胎染色體異常有關。流產發生越早,胚胎染色體異常的頻率越高。早期流產中染色體異常的發生率為53%,晚期流產為36%。染色體異常包括數量異常和結構異常,數目異常以18三體、21三體等多見。除了遺傳因素外,孕婦感染和使用某些藥物也可能引起胚胎染色體異常。
(2)母體因素
1.全身性疾病
母體患有全身性疾病,如嚴重感染、高熱、心肝腎功能不全、嚴重貧血等疾病均可導致胚胎流產。
2.病毒感染
母體感染風疹、生殖道皰疹、巨細胞病毒等疾病,病毒可通過胎盤傳染胚胎及胎兒。
3.母體內分泌功能失調
如黃體功能不足、甲狀腺功能低下、多囊卵巢綜合征、高泌乳素血癥、糖尿病等均可引起胚胎發育不良而流產。
4.生殖器官疾病
孕婦可因縱隔子宮及子宮發育不良等子宮畸形、多發性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癥、子宮粘連等,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導致流產。宮頸內口松弛或宮頸損傷后引起宮頸機能不全,可導致妊娠時胎膜破裂發生晚期流產。
5.創傷
妊娠期各種不良刺激,無論是軀體還是心理的創傷,都可刺激子宮收縮而引起流產。
6.免疫因素
母體有自身免疫功能異常和同種免疫功能異常,都有可能可引起流產。
7.不良的生活習慣
近年來育齡婦女吸煙、飲酒,甚至吸毒的人數有所增加,這些因素都是流產的高危因素。孕期過量飲用咖啡,也可增加流產的危險性。
(3)父親因素
有研究證實精子的染色體異常可導致自然流產,但臨床上精子畸形率異常增高是否與自然流產有關,無明確的證據。
(4)環境因素
過多接觸某些有害的化學物質(如砷、鉛、苯、甲醛、氯丁二烯、氧化乙烯等)和接觸放射線等,均可引起流產。
(5)其他因素
1.營養不良
嚴重營養不良直接可導致流產,現在更強調各種營養素的平衡,如維生素E缺乏也可造成流產。
2.精神、心理因素
焦慮、緊張、恐嚇等嚴重精神刺激均可導致流產,近來還發現嗓音和振動對人類生殖也有一定的影響。
(6)誘發因素
1.年齡超過35歲的女性流產的風險高于年輕女性,且年齡越大,流產風險越高。
2.孕次增加,子宮功能會衰退,流產發生的風險會隨著次數的增加而升高。
3.妊娠期間過于勞累、精神過于緊張或情緒劇烈波動。
4.既往有反復自然流產史和多次進行人工流產,如連續兩次或兩次以上流產的婦女,其再次懷孕后發生的流產風險會更高。
5.侵入性產前檢查,如絨毛膜絨毛活檢、羊膜腔穿刺術,可能會有流產的風險。
6.如果患者在懷孕期間使用過藥物,也會導致患者出現流產,常見藥物為非甾體類抗炎藥物。
【流行病學】流產是最常見的妊娠并發癥,胚胎著床后31%會發生自然流產,其中80%為早期流產。在早期流產中約2/3為隱性流產,即發生在月經期前的流產,也稱生化妊娠。